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武山>>正文
武山县构建富民产业体系 群众收入水平大幅提升(图)
(2019/3/16 22:30:29)  来源:武山县信息中心  打印本页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武山县坚持把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六大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壮大富民产业,群众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比2013年底增加3100多元,群众收入水平大幅提升。

  一是特色种养业带动增收。坚持蔬菜首位产业地位不动摇,在提质增效上持续下功夫,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9.7万亩,总产量125万吨,产值23.5亿元。针对大部分贫困群众分布在山区的现状,大力发展高原夏菜和中药材,县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以上奖补资金,扶持群众种植豆角5万亩、中药材6万亩,适宜区域贫困户户均种植2亩以上,增收4000元以上,豆角和中药材已成为助推群众快速增收的重要途径。投入1.68亿元,扶持5000户贫困群众通过畜牧养殖稳定增收。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1.4万亩,发放补助资金1688万元,全县优质果园面积达到10万亩,建成果蔬保鲜库10座,群众经营性收入大幅提高。

  二是“三变”改革拉动增收。投入产业扶贫资金5598万元,入股16家龙头企业和3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每年10%和8%的回报率进行保底分红,带动5060户贫困群众稳定增收。投资2.04亿元,总装机容量23.7兆瓦的光伏扶贫项目并网发电,带动3615户贫困群众户均增收3000元,156个贫困村每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1.5万元。创新产业扶贫模式,采取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实施了水果玉米异地产业扶贫项目,带动2000名入股群众增收4000元,贫困群众财产性收入实现新突破。

  三是就业扶贫推动增收。劳务是武山群众增收致富的“铁杆庄稼”。不断提高就业技能,培训劳动力4.19万人,5000多人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每年输转10万人次以上,年均创收18亿元以上。支持创办扶贫车间25个,带动100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在344个行政村设置服务性岗位2217名,年人均报酬8000和12000元,在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的同时,解决了部分贫困群众增收难题,贫困群众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

(天水在线编辑:陶静)

摄影相关图片
己亥(2019)年春祭伏羲之送神仪式 关于本届天水年,我们的思考是这 莲花镇上演社火闹元宵(图) 己亥(2019)年春祭伏羲典礼(图) 古城天水正月十五灯如海人如潮(图 己亥(2019)年春祭伏羲秦腔公演(图 己亥(2019)年春祭伏羲之迎献饭仪 “我和我的祖国”快闪(图) 天水伏羲庙举行2019年春祭伏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