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武山>>正文
【脱贫攻坚奔小康】武山县以扶志激发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图)
(2018/11/2 10:14:31)  来源:武山县扶贫办  打印本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扶贫同扶志结合起来,着力激发贫困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的主动性,着力培育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意识和观念,引导广大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实现脱贫致富。”

  人起心发,树起皮发。今年来,为了激发内生动力,武山县坚持“物质脱贫精神脱贫两手抓”,通过“脱贫讲习所”“脱贫之星”讲身边事、创业经历,不断提升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增强党员干部脱贫攻坚的决心。目前全县上下正在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迈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

  扶志气需发奋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幸福不会从天降,奋斗才有好日子”、“懒为贫困根,勤是摇钱树”、“不等不靠不要,美好生活自己创造”……

  这样突出扶贫先扶志的宣传标语,在武山县各个贫困村随时触目可见。武山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土地总面积2011平方公里,50万人,截至2017年底,全县共有贫困人口2.39万人,贫困发生率5.6%,2018年计划整县脱贫摘帽,时间紧迫,任务十分艰巨。

  自打响精准脱贫攻坚战以来,武山县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积极响应,真抓实干,信心百倍。然而,在工作中也有少数人存在“等靠要”思想,甚至出现了“输血式”“寄生式”脱贫的苗头,长此以往,就达不到“精准”二字的要求。

  剖析原因,主要是一个“志”——贫困人口没有立志脱贫致富的远大志向,帮扶工作需要扶上马送一程的志同道合,否则就难以达到“精准”的度。

  薄志弱行难成事。武山县从今年1月起开展“脱贫讲习所”讲习活动,具体是采取用身边人讲身边事,“强化政策宣传培训、发挥典型示范引领带动、激发群众主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积极性、融入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等不同形式,不断激发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增添源源不断的活力。

  精准扶贫,志在必胜;脱贫攻坚,志在必得。为了让扶志宣传长效化、接地气、全覆盖,武山县以县委宣传部和15个乡镇为主体、组建“脱贫讲习所”和“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全县156个贫困村全部建立“脱贫讲习所”,让脱贫之星、涉农专家、乡贤模范人员、法律专业技术人员等讲身边人、身边事、培训技术、弘扬时代新风,将扶志和扶智始终伴随着脱贫攻坚战的每一个节点,用脱贫攻坚战不断深化扶志和扶智的丰富内涵。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今年1月,武山县表彰了20名“脱贫之星”和25名“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将他们的事迹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广泛宣传,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目前全县344个村全部配备播音资料,在农闲时间宣传脱贫攻坚的各项惠农政策和措施,全县263个村建成村级综合文化广场,仅去年一年全县村级文化中心共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1500多场次。

  扬志气勤为本

  城关镇磨儿村脱贫讲习所,2017年全县“脱贫之星”张军强正在向50多为村民讲经验、讲感悟。张军强讲的情真意切,听的村民也非常的投入。

  像张军强这样的“脱贫之星”,武山县每个乡镇都有,城关镇扶贫工作站站长李栋说,“扶志和扶智既需要正向引导,也需要不断激励,才能迸发出内生动力。”

  常言道,“不怕百事不利,就怕灰心丧气。”在贫困户致贫的原因和脱贫的阻碍中,缺“志”是其中的要害。有的贫困户对实现脱贫目标寒心消志、对扶贫举措无所事事,需要引导早立志、立长志、坚守志。

  武山人民素有艰苦奋斗,战天斗地的光荣传统。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东梁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天水第一个引水上山工程,河南红旗渠这一人间奇迹即是在武山县东梁渠的启发下兴建的。为了营造“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的浓厚氛围,武山县文艺工作者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体验到火热生活,创作出了一系列的作品,在武山县各个贫困村乡村舞台上演。

  无论是扶志还是扶智,关键要扶出效果。“脱贫之星”马应红是洛门镇响河村村民,也是村里小有名气的养殖“达人”。2017年, 一直在外务工的他发现村里浅山多,尾菜资源丰富,适合养殖。他下定决心搞养殖、摘掉贫困户的帽子,他利用互助协会的借款流转荒坡十多亩,在村里对面的小山坡上养殖芦花鸡,2017年养殖芦花鸡2000只,效益很好,毛利润六七万元,2018年计划养殖5000只芦花鸡,还引进了野猪进行养殖。他很自信地说:“我养殖的芦花鸡,一只鸡蛋卖一块钱,比普通鸡蛋高一倍,养鸡能脱贫、还能奔小康呢!”

  比志气长精神

  武山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过去也有个别贫困群众“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干部送小康”,人贫志短好吃懒做现象。在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中,武山县发现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需要正面示范带动、落实政策推动。这样才能让“脱贫光荣,贫困可耻”的观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丁门村贫困户丁心启,原本常年在外务工生活过得十分困窘,在帮扶责任人和村干部的引导下,特别是对比左邻右舍都在努力发家致富的劲头,在2016年下半年开始学习养殖技术,自己办起养鸡场引进五黑鸡搞养殖,有效地脱了贫,还带动村里的群众养殖五黑鸡,今年光荣评选为全县“脱贫之星”。

  令川村村民令红兰,全家个4口人,丈夫做过心脏搭桥手术,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儿子女儿都在上学,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她的肩上。她不等不靠,利用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引进优质奶羊,在县城周边就近销售繁殖的羊羔和鲜羊奶,每年羊羔销售超过40只,养羊年纯收入超过6万元。2017年底,令红兰顺利摘到贫困户的帽子,成为一名“脱贫之星”。

  类似这样的脱贫典型,在武山县扶志和扶智过程中不断涌现出来,同时又能激起贫困群众奋起直追,如今“争当脱贫星,不当落后户”成为农村新风尚。

  “山高有攀头,路远有奔头。”今年来,武山县组建两百多人的多脱贫讲习员队伍,开展了讲习活动3000多场,共计10万多人(次)聆听了讲习。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扶志扶智要长期坚持,才能形成浓厚氛围、激发内生动力,脱贫攻坚,我们“志在必胜”。

(天水在线编辑:马文洁)

摄影相关图片
清浅时光,且歌且行(组图) 晒秋|给你生生不息的希望 天水在线打卡武山鲁班山 中国农民丰收节(图) 天水市秦州区主题菊展(图) 天水在线打卡武山“金奖”苹果园 丰收,九月的味道(组图) 武山“矮(爱)苹果”红透了(图) 中梁“花牛”苹果开始发货(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