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武山>>正文
《武山:石头缝里长出“金豆角”》脱贫攻坚宣传片亮相网易网(图)
(2018/2/22 21:29:52)  来源:武山县委宣传部  打印本页

  为充分展示近年来武山县脱贫攻坚取得的显著成效,近期,由网易甘肃兰州新络文化摄制、县委宣传部监制的《石头缝里长出“金豆角”——武山县豆角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纪实》宣传片亮相网易网等媒体。该宣传片以豆角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为主线,以四门镇松树村培育壮大豆角产业助农增收为切入点,全方位、多视角展示了武山按照“压粮扩经”要求,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积极调整种植结构,不断培育壮大豆角等多元富民产业,增加贫困群众收入,让广大群众摆脱贫困,奔向小康的历程。

石头缝里长出“金豆角”

——武山县豆角产业助推脱贫攻坚纪实

  云雾山,因山头群峰高耸,山麓树木遍布,常年云雾缭绕而得名。这里虽然风景秀丽,但是因为海拔高,气候阴湿,山路曲折难行,群众生产条件差,生活十分困难。武山县四门镇松树村的387户1871人就生活在这里。

  2300多米的海拔、阴凉的环境、巨大的石头更像是被人撒出去的豆子滚落在漫山遍野,艰苦的地理条件使得这里的人祖祖辈辈只能靠天吃饭。

  (四门镇松树村村民 管应德 同期声 :前三年,我们这里没人种豆角,地里只是种小麦、洋芋、菜籽,一年下来全家人只能是够吃。)

  贫困、深度贫困!这是松树村多年来摘不掉的一顶帽子。对此,武山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以及视察甘肃时的重要讲话和“八个着力”重要指示精神,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扶持富民产业发展工作,始终紧扣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积极实行一村一策。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大山,调研适合这里种植的经济作物,经过反复调研论证,豆角被确定为这里群众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四门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刘斌 同期声:“松树村是我们(镇)的深度贫困村之一,长期以来这里的群众以小麦、玉米种植为主,产量低、效益低,为了推进脱贫攻坚,着力改变这一(种植)模式,通过政府扶植、种植大户的示范种植等方式,把西梁模式进行推广,形成了在两年时间种植三茬农作物,产量达到最大化,促进群众的增收致富。)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为了让群众改变千百年来的种植习惯,更好地引进豆角产业,武山县发动县乡村三级干部进村入户,宣传豆角产业的高产量和高收入。与此同时,县委、县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精准扶贫的措施和优惠政策,低成本,高回报,让群众喜笑颜开。随即,种植豆角才被贫困群众所接受。

  正是由于引进的豆角产业,使得松树村群众收入直线上升,贫困人口从2013年的966人减少到2017年底的284人,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 52.47% 下降到2017年底的13.04%。

  (四门镇松树村党支部副书记 汪振兴 同期声:以前种麦子,一亩地最高产量也就500斤,能卖500多块钱。现在,种一亩地豆角的产量2000多斤,地肥的甚至能达到5000斤,一亩地的收入至少在5000元以上,比种小麦、菜籽、玉米等收入翻了十几倍。)

  谁也不曾想到,贫瘠的石头地里种出了高收入的豆角,贫困群众的收入呈几何倍数增长,更是引发了一股在外务工村民回家种豆角的热潮。如今,种植豆角不仅被松树村的群众接受并大面积种植,他们还起了个新名字——金豆角。

  金豆角,一个形象的比喻,道出了群众的幸福感,道出了对扶贫工作的肯定。

  其实,松树村只是武山县依托豆角产业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

  为进一步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加快脱贫攻坚进程,武山县始终把培育壮大多元富民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按照“压粮扩经”的要求,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推广“菜—粮—油”两年三熟的“西梁模式”,不断扩大豆角、中药材、油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特别是从2016年开始,县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在西部浅山区、北部干旱山区、南部浅山区、南部高寒阴湿山区等4个贫困片带,大力扶持推广豆角种植,其中贫困户每亩补贴500元,连片种植的非贫困户每亩补贴300元,全县种植规模达3.7万亩,豆角已经成为武山种植区域最广、面积最大的高原夏菜,真正成为了群众增收最快的富民产业,“金豆角”在武山大地遍地开花。

  为了解决群众大面积种植后可能遇到的销售问题,武山县引导群众错开播种时间,协调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与1600多户农户签订了购销合同,实现了架豆错季种植、均衡上市。同时,为了调节市场供销,通过招商引资建设了洛门5万吨冷链物流等商贸项目,大力发展豆角精深加工和冷链配送,有效解决群众的后顾之忧。

  通过多年的努力,在武山县,像松树村一样正在快速脱贫致富的贫困村不断涌现。全县建成了城关南峪沟,温泉东梁、草川,洛门西坪、邓湾,四门北山梁、水洞沟、松树等一批集中连片示范点,豆角产业在全县得到了推广。“武山豆角”也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瑞德园脱水架豆”更是被评为甘肃名牌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西安、郑州等全国各地。

  不仅如此,武山县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围绕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紧盯深度贫困村,深入开展“绣花”式扶贫,突出以蔬菜为主的富民产业培育,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9.5万亩,产量123.8万吨,产值23亿元。实施水、电、路、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行政村通水泥路、安全饮水、综合服务中心、幼儿园、标准化村卫生室、动力电、农家书屋、文化广场8个全覆盖,武山县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县扶贫办荣获“全国扶贫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全县农村贫困人口从2013年的12.2万人减少到2017年底的2.3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3年的28.67%下降到2017年底的5.6%,全县脱贫攻坚工作步入了快车道。

  过去四年,武山县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披荆斩棘,将智慧和实干相结合,近10万人脱离贫困走向富裕。

  未来三年,武山县委、县政府继续尽锐出战,精准施策,带领贫困群众摆脱贫困,奔向小康。

  初秋的旭日里,云雾山的田间地头,盛开着脱贫致富的金豆角花朵。我们衷心祝愿武山,祝愿这里的贫困群众,未来如这美丽的豆角花,生机勃勃,幸福美满!

  视频链接 http://v.163.com/paike/VA44Q7SED/VDAALCPVV.html

摄影相关图片
雪落鸣沙山月牙泉(图) 航拍:雪落武当(图) 雪后初霁天水湖,分外妖娆! 雪后初霁净土寺,分外妖娆! 雪后初霁仙人湖,分外妖娆! 一场大雪,让天水穿越到了2700年 天水人因为2018年的第一场雪耍美 天水迎来2018年的第一场雪(图) 震撼航拍:这样的安徽第一次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