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武山>>正文
【甘肃卫视】全国人大代表刘天绪的扶贫故事(图)
(2017/3/14 10:50:15)  来源:甘肃卫视  打印本页

  解说: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2017年重点工作任务,其中就包括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短板,《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年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340万人。那么对甘肃来说,当前咱们省应该在哪些方面发力?如何破除致富中面临的新困惑、脱贫中面对的硬骨头?今天我们的演播室请到的是全国人大代表刘天绪,刘代表您好!还有全国政协委员尚勋武,尚委员您好!咱们今天的话题就从刘天绪代表的扶贫故事来说起,一起来看一段短片。

  2月23日,记者来到天水市武山县马力镇北顺村,村民刘顺来正在日光温室大棚里采收马铃薯原原种。原原种培育了120天,才换来了这一天的收成。

  刘顺来是老庄稼人了,但种植马铃薯原原种,也就是这两年的事儿。2013年,他放弃了种植传统的辣椒、黄瓜作物,改种马铃薯原原种。

  最初建议他转变产业的人,是北顺村党委书记、全国人大代表刘天绪。当时,得知一家做马铃薯原原种的企业正在寻找合适的生产基地,刘天绪就找到刘顺来,说服他加入马铃薯原原种的生产。

  蔬菜产业是北顺村的主导产业,刘天绪介绍,“北顺”黄瓜已经被认定为国家A级绿色食品,还引进了津冬系列、冬冠系列等6个优良黄瓜品种和西红柿、辣椒等3个蔬菜新品种。按刘天绪的话说,传统大棚作物早已经成了气候。但同样是大棚作物,种植马铃薯原原种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经过认真思考,刘天绪劝说村民刘顺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是最初,村民老刘并不怎么敢试水。

  有了这6万元的定心丸,老刘放下心开始试种。让他没想到的是,种第一茬就大获成功,盈利25万元。于是他扩大了规模,第二年发展了三个大棚,第三年五个,现如今他承包的温室大棚已经发展到十几个。老刘说,如果不是技术培训,他没这么会种,也不会有今天这么大的种植规模。

  现在,不光刘顺来自己种马铃薯原原种,他的亲戚朋友也跟着种。

  能人带头干,其他人不用劝就会自己干。这是全国人大代表刘天绪,同时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多年总结出的经验。

  就这样还不够。刘天绪考虑着,北顺村的日光温室不光要种马铃薯原原种,下一步还要带动乡亲们种马铃薯。

  改良传统产业,培育新兴富民产业,产业扶贫的模式在武山县马力镇北顺村热火朝天地运转起来。但是前些天,全国人大代表刘天绪从中发现了新问题。在天水市武山县马力镇镇政府的一间办公室里,他正在翻看由他创建的“群音荟萃”微信群。这个群组的组员包括教育卫生部门工作人员、乡镇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还有许多贫困群众。通过一起交流探讨,这个微信群成为刘天绪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的新渠道。群里一条“解决北顺村垃圾围城现象”的意见,吸引了他的注意。

  通过调研,刘天绪发现,北顺村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尾菜没有得到及时处理。

  蔬菜产业是武山县马力镇北顺村的主导产业,刘天绪介绍说,目前,北顺村蔬菜园区共有蔬菜大棚1075座2500多亩。温室作物在给农户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因尾菜得不到及时处理,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

  通过这段短片,我们看到北顺村通过马铃薯原原种这样一个富民产业,已经打开了乡亲们致富的门路。但是同时也产生了垃圾围村垃圾围城这样的问题

  两位代表和委员刚才都针对甘肃省精准脱贫展开了深入的分析。我们进一段短片,继续关注北顺村是如何解决尾菜垃圾造成的环境问题?刘代表在调研后又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去解决?他在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的过程中,又遇到了什么样的硬石头呢?

  致富面临着新困惑。针对北顺村发展蔬菜种植业,引发尾菜堆积破坏环境的问题,作为北顺村党委书记的刘天绪,领导成立了村里的环卫队,让享受救助资金的贫困农户参与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加入到环卫队伍中。

  成立环卫队,清理了村道旁堆积的垃圾,但还不能做到垃圾彻底处理。

  针对老百姓反映的这个问题,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刘天绪将提交一份环境综合治理的建议。

  致富面临新困惑,脱贫还要面对硬石头。杨沟村是和北顺村相邻的村,位于马力镇东北5公里的半山区,海拔2090米,包括6个自然村,97户872人。前几天,我们跟随全国人大代表刘天绪和当地驻村干部一起去调研了这个村子。一路上山大沟深,路也全部都是沙土路,在陡坡处,我们不得不换乘到适宜爬坡的车辆继续前行。根据记者从甘肃省交通部门了解到的消息,2017年底,甘肃将实现100%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但像杨沟村的这几个自然村,能不能实现道路硬化呢?刘代表说,这些村子还真不适合。

  驱车颠簸一个小时,我们到达距离马力镇最近的杨沟村村社。下车步行500米,我们看到了村民挑水的一处水源。

  随后,我们来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张金顺的家中。老张说,家中仍然靠天吃饭。

  张金顺一家六口人,三个孩子一个老人,种地、打工是他们家维持生计的营生。就种地来说,除了看老天爷眼色,收成也不乐观。

  刘代表给我们介绍,通过他调研,杨沟村全村有耕地2752亩,均为干旱山地,并不适宜种植农作物。这个村 2013年被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村,2014年底有贫困户106户,到2016年时仍然有80户左右的贫困户,期间还有脱贫的农户再返贫的情况。恶劣的自然环境,把杨沟村的老百姓挡在富裕生活的门外。

  张金顺一家是杨沟村贫困现状的一个缩影。这块脱贫硬骨头怎么啃?刘天绪说,根本划不来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再做文章。他想到了易地搬迁。

  整体易地搬迁,再给这些农户进行专业的培训。这样做需要多少财政支持才算够?刘天绪说,不光财政的支持要跟上,扶贫项目资金的整合也是关键。这也是他今年两会重点提的建议之一。

  致富中的新困惑、脱贫中的硬骨头。通过这段短片我们看到,甘肃的脱贫攻坚实际上也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刘天绪代表提出的包括政府加大资金投入,进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进行易地搬迁当中的专业培训……等等这样的措施,是否可以有效地治疗贫困的顽疾呢?

  我们刚才聊到的是贫困户贫困状况的监测,那么到底怎样做,才能让贫困户不再返贫而能够真正实现永续脱贫呢?我们进一段短片。

  走进北顺村幼儿园,拔地而起的教学楼、塑胶操场、体育设备映入眼帘。2014年6月,这所幼儿园正式开园。幼儿园的落成,还得从“人大代表在行动”的号召说起。

  一来二去,中央预算投资了260万,还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配齐了老师,这个学校就开办起来了。目前,这所幼儿园有6个班,22名教师。服务了这附近8个自然村,284名孩子。

  通过综合扶贫开发,北顺村的贫困面由2013年60户贫困户下降到目前只有4户。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5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862元。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成为北顺村老百姓热衷做的事儿,也是刘天绪和村镇政府关心的事儿。行走在村舍巷道,我们看到,器乐班、秦腔队办得火热。往往中西结合,土洋结合,还经常出外演出。

  教育扶贫、文化扶贫,这是北顺村在精准脱贫关键关头在做的事儿。然而,乡村教学质量还有待提升、师资力量不够强、乡村文艺演出规模太小,这都是摆在当地政府面前的一道坎儿。

  裕丰养羊小区

  2017年是脱贫攻坚承上启下、全面突破的关键一年。甘肃省围绕年内稳定减少贫困人口60万人的目标,将更加注重薄弱环节,更加注重精准落实落地,更加注重综合施策,更加注重激发内生动力,更加注重脱贫质量,持续推动扶贫对象精准、扶贫产业精准、扶贫方式精准、扶贫成效精准,促进全省脱贫攻坚再上新的台阶。

  “精准”,这个词在这个片子当中多次出现。我们也从中浏览到了今年咱们甘肃省脱贫攻坚的规划图、任务书。尚代表,在“后脱贫”时期,天水市马力镇北顺村和安定区高峰乡的做法是否有着在全省推广的意义?除了短片中的案例,甘肃还能在哪些方面发力呢?

摄影相关图片
古城天水的春天,从.....(图) 天水在线带你赶一场山货集(图) 天水鸡年的年味为什么辣么的浓? 天水市丁酉年春祭伏羲活动综述(图 天水伏羲庙第四天秦腔演出掠影(图 丁酉年春祭伏羲典礼(组图) 天水伏羲庙第三天秦腔演出掠影(图 丁酉年春祭伏羲之迎献饭仪式(图) 秦州区大门关峡村耍社火(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