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武山>>正文
【天水在线聚焦武山精准扶贫】富民产业篇(二)
(2015-7-13 20:46:29)  来源:天水在线  打印本页

  【天水在线聚焦武山精准扶贫奔小康】

富民产业篇

——武山县西梁高效农业示范区

(武山县西梁高效农业示范区 天水在线摄于2015年7月11日)

  7月11日,天水在线一行深入武山县洛门牟坪现代农业苹果矮化密植示范园、武山县西梁高效农业示范区等地就武山县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专题采访。

(武山县西梁高效农业示范区 天水在线摄于2015年7月11日)

  武山县西梁粮油菜两年三熟高效农业示范区海拔在1560—1850米之间,年均降雨量400毫米左右,属于半干旱农业区。涉及四门、洛门、城关3乡镇25个行政村5450户26160人,现有耕地面积41100亩。2014年该区域农民人均纯收入5400元,高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约500元,人均纯收入的70%来自农业收入。示范区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成为集万亩全膜玉米、万亩正茬及复种蔬菜、万亩原膜二次利用于一体的高产、高效、优质的粮、油、菜协调、综合发展的旱作农业示范区;已成为通过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与优化、建立与自然条件相适应的稳定的增收产业;已成为产业扶贫开发、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有效破解“三农”问题的展示窗口,代表了武山县旱作农业的最高水平和发展趋势。该区农业呈现出4个显著特点。

(武山县西梁高效农业示范区 天水在线摄于2015年7月11日)

  一是种植结构日趋合理,发展均衡。近年来,经过农业部门试验、示范、推广,全膜双垄沟播、油菜茬、小麦茬复种地膜架豆、菜瓜种植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该区农业种植结构得到不断优化,日趋合理。已从本世纪初的小麦、油菜种植占耕地总面积的90%发展到如今的“4321”协调平衡的种植结构,即在正茬作物种植面积中,全膜玉米占40%,冬油菜占30%,冬小麦占20%,正茬架豆占10%。全年蔬菜作物种植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50%,其中油菜茬复种架豆占30%,小麦茬复种架豆占10%、正茬架豆占10%。

(武山县西梁高效农业示范区 天水在线摄于2015年7月11日)

  二是种植模式不断创新和定型,效益提高。在调整种植业结构的过程中,该区作物种植模式经历了几次大的演变,即2002—2007年的小麦—复种地膜菜瓜、油菜—复种地膜架豆等复种模式;2007—2010年的复种蔬菜—冬油菜、全膜玉米—正茬架豆、全膜玉米—冬油菜等模式中后茬作物收获后原膜二次利用模式;2010年至今的全膜玉米—冬油菜—架豆、全膜玉米—冬小麦—架豆(菜瓜)、正茬架豆—冬油菜—架豆等两年三熟的高效种植模式。高效种植模式不断优化并得以定型。

(武山县西梁高效农业示范区 天水在线摄于2015年7月11日)

  三是新品种、新技术不断得到推广应用,潜力无穷。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市场需求的引导,农业部门积极开展玉米、小麦、油菜、豆角、菜瓜等作物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不断优化作物品种结构,每年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的新品种不下30个,良种应用率达95%以上。在新技术的应用上,农业部门把自主创新和引进试验有机结合,机深耕、土壤培肥、秸秆还田、配方施肥、全膜栽培、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和集成组装配套,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成为不断优化调整结构的助推器。

(武山县西梁高效农业示范区 天水在线摄于2015年7月11日)

  四是发展高效农业的后劲持续增强,前景看好。由于该区是武山县最早打破传统旱作农业结构的发源地和试验区,迫切需要农民掌握大量的农业科技知识,农业部门都非常重视对农民的科技培训,而农民在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又倒逼培训质量的提升,因而在该区出现了“农民需要科技知识,农业技术人员钻研业务,通过不断加强培训解决问题”的良好局面。农业部门每年不定期举办各类农业新技术培训活动,年培训农民均在5000人次以上。同时指导农民进行主要作物的标准化栽培,提高了农产品质量,该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

(武山县西梁高效农业示范区 天水在线摄于2015年7月11日)

(武山县西梁高效农业示范区 天水在线摄于2015年7月11日)

本新闻共6页,当前在第01页  010203040506

摄影相关图片
清水县第五届轩辕文化节(图) 天水在线航拍凤山风景区(图) 2015(乙未)年伏羲大典(图) 2015年伏羲大典之乐舞告祭篇 2015年伏羲大典之敬献花篮篇 2015年公祭伏羲大典全景图 天水端午节龙舟大赛掠影 2015天水端午节龙舟大赛 秦安何湾桃花景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