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追溯中华文明起源、展现黄河流域始祖文化独特魅力,近日,天水民俗博物馆依托“文明之源——黄河流域始祖文化展”,精心策划了“传统美德行——寿幛制作”活动,为青少年感知传统民俗文化、传承中华美德搭建了实践平台。

活动伊始,社教老师带领青少年参观“文明之源——黄河流域始祖文化展”。通过“大河奔流——黄河之源与早期人类活动”“文明曙光——始祖文化与文明起源”“文明摇篮——考古发现与文化交融”“薪火相传——黄河流域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四大板块,青少年全方位、多角度领略了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的深厚历史底蕴与灿烂文化成就,为后续活动筑牢文化认知基础。
随后,青少年在社教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天水民俗博物馆展厅,欣赏馆内珍藏的寿幛展品。讲解过程中,孩子们系统地了解寿幛的材质、尺寸规格及礼仪习俗。同时,通过细致观察寿幛上的松柏、仙鹤、寿桃等长寿图案,蝙蝠、祥云、牡丹等吉祥纹饰,以及精美的刺绣、书法,直观感受黄河流域民俗文化的精湛技艺与独特审美内涵,增强了文化自信心。

参观结束后,社教老师通过课件系统梳理寿幛的发展脉络:从黄河流域先民的敬老风尚,到古代宫廷的祝寿礼仪;从传统手工刺绣技法,到不同地域的寿幛风格差异,深入解析寿幛背后承载的文化内涵与工艺演变,帮助青少年对这一传统敬老载体形成全面认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手工实践环节,社教老师详细演示布料裁剪、图案勾勒、装饰粘贴等寿幛制作工序,并着重强调安全规范与细节把控。青少年以小组为单位协同创作,有的负责裁剪寿幛基底,有的专注勾勒吉祥图案,有的精心粘贴装饰元素,遇到难题时相互交流技巧、主动请教老师。在欢声笑语中,一幅幅凝聚个人创意的寿幛逐渐成型,每一笔勾勒、每一贴装饰,都承载着青少年对敬老美德的践行,更蕴含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此次寿幛制作活动,将传统文化、黄河流域民俗工艺与中华美德教育深度融合,让青少年在实践中了解了寿幛的相关民俗文化知识,弘扬了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厚植了青少年传统文化情怀,增强了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意识。
(来源:天水市博物馆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