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日,天水民俗博物馆组织30余名青少年开展了“璀璨星征程,共筑航天梦——手书制作社会教育活动”,让青少年在动手实践中感受航天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活动伊始,社教老师以“东方红一号”“悟空”“北斗”等具有代表性的航天器及空间站为例,生动讲解其命名背后的故事及航天器的基本原理。“东方红一号”是中国成功发射的首颗人造地球卫星,承载着民族的航天梦。悟空号是中国研制发射的首颗空间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千百年来,中国人探索宇宙的步伐。这些课程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对于太空的遐想,激发了他们努力学习物理、天文方面的知识,为未来探索太空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随后,社教老师带领青少年走进天水民俗博物馆,开启传统文化探寻之旅。社教老师结合馆内展品,详细讲解天水地区富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传统技艺,让青少年们通过沉浸式体验感受当地深厚的历史传统,为后续手作创作积累灵感。

在创作环节,学员们以“民俗馆中的传统文化”为题,为自己的航空手作书确定名称。大家充分发挥想象力,将航天元素与民俗文化符号相结合,有人将剪纸民俗纹样融入航空手书制作,有人用画笔绘航天器,有人讲述航天故事,青少年们专注投入,现场氛围热烈,一本本独具特色的航空手作书逐渐成形。

活动尾声,青少年展示作品并分享制作思路与心得,本次活动以手书制作为载体,串联航天科技与传统文化。博物馆为青少年搭建知识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学习平台,既激发他们对航天的热爱与探索精神,也为文化的传承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来源:天水市博物馆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