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文物局、国家林草局、住房城乡建设部公布了第一批“国保单位·古树名木”协同保护名录,天水伏羲庙唐槐和古柏成功入选。这标志着天水这座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其古树保护工作正式迈入国家层面协同保护的新阶段。
唐槐和古柏是天水伏羲庙的“活文物”,也是景区内的标志性景观,更见证了千年文脉的传承。此次入选国家级协同保护名录,意味着三部门将从文物保护、林木养护、风貌管控等多维度联动,为古树制定专项保护方案,通过专业监测、科学复壮等措施,延长古树生命周期,同时将古树保护与伏羲文化传承、文物建筑保护深度融合,让“活化石”持续守护中华文明根脉。

近年来,天水市博物馆高度重视古树保护工作,积极开展复壮抢救与科学管护。自上世纪80年代起,陆续邀请李锦龄、李玉和、丛生、雷增普、熊德平等国内知名古树保护专家现场指导,实施复壮坑穴建设、透气孔打通、营养土更换、病虫害无人机防治等一系列有效措施。2024年3月,在天水市林草局大力支持下,成功申请了“‘国保单位·古树名木’协同保护”募捐资金项目,目前已集资84.5万余元,为古树保护工作提供了资金支持。

这次入选,既是对天水伏羲庙古树保护工作过往成效的肯定,也为后续保护工作赋予了更高标准。未来,我们将依托国家协同保护机制,进一步完善古树日常管护体系,让唐槐和古柏在科学保护中焕发新活力,成为连接历史与未来、展示中华文明魅力的重要载体。
(来源:天水市博物馆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