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节气奥秘 科技引领发展
——天水市博物馆开展2025年科普月系列社教活动

天水市博物馆围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普及科学知识,激发青少年的文化自信与创新精神,策划开展了“探索节气奥秘科技引领发展”科普月系列社教活动。将伏羲文化中的节气智慧、传统农具的历史演变与智能装备的科学原理深度结合,为青少年搭建起“识节气、知传统、学科技”的学习平台,助力传统文化传承与科学素养培育双向赋能。
活动一:春雷响一犁比一金——智能犁地机制作活动
为了让青少年体验从传统农具到智能装备的农业变革,“春雷响一犁比一金——智能犁地机制作活动”旨在通过趣味科学讲解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带领青少年领略科技赋能农业的无限可能,开启一场跨越传统智慧与现代创新的探索之旅。

活动中,宣教老师以节气与农耕为核心,结合伏羲观天象、总结物候、定节气的历史意义,借助实物模型、图片资料和青少年一起动手制作智能犁地工具,大家围绕能源利用的核心方向及“动力、犁地、控制”三大模块结构,各自分组协作,焊接电路、调整犁头,通过太阳能或电能的驱动达成“模拟犁地”。活动不仅展现了青少年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从而培养他们更加严谨认真的科学素养,为传承农耕文化、培育科技素养播下希望的种子。

活动二:雨生百谷——自动灌溉器制作活动
“雨生百谷——自动灌溉器制作活动”以文化溯源—讨论分析—实践创作—分享总结的流程展开,让青少年在探索中传承节气文化,激发创新思维。

活动期间,宣教老师解读雨生百谷的内涵,依据降雨量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展开讨论,通过图表、案例等形式梳理不同降雨量对作物发芽、生长、结果的影响,大家深刻认识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观察与运用。随后,青少年们动手制作自动灌溉器,每一步都认真专注,将对节气智慧的理解与科技原理相结合,现场氛围活跃且充实,从而丰富了他们的对于科技与文化体验。

活动三:芒种秋收——电动打谷机制作活动
“芒种秋收——电动打谷机制作活动”从节气释义入手,通过农谚和实际案例,和大家一起探索农具的使用,制作出独具特色的电动打谷机。从电路连接到外壳拼接,围绕“动力传输”“谷物分离”和“安全防护”三大模块展开制作,当一台台自制电动打谷机成功完成模拟打谷时,现场充满了欢呼声,科技探索的乐趣在实践中愈发浓厚。

活动不仅让大家理解了芒种为秋收蓄力的节气意义,也更真切体会到科技让农业更轻松的现实价值,加深了青少年对于“科技如何赋能农业”的理解和领悟,为大家搭建起一个“识节气、知传统、学科技”的体验平台。

活动四:小满动三车——电动水车制作活动
“小满动三车——电动水车制作活动”让青少年开启了一场寻节气之根、探水车之妙、品科技之趣的文化体验之旅。

从“小满小满,麦粒渐满”的农谚,到小满期间灌溉、施肥等农事安排,再到小满动三车的传统习俗,结合现代灌溉工具,引导青少年感受科技对农业的革新,培养科学探究的思维。在实操环节中,从识别零部件、连接电路到组装叶片、整体调试,大家分组协作,对照说明书拼接零件、接通线路,遇到问题积极讨论。活动的开展不仅让孩子们理解了小满节气的文化内涵与古代水车的科技价值,又培养了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注入了青春活力。
(来源:天水市博物馆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