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护民之盾的坚实根基
——国防动员固定资产管理探析
国防动员工作兼具国防属性与社会属性,高效、规范的固定资产管理是保障国防动员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履行国防动员使命的主要依托,更是确保国防动员战备资源时刻处于良好可用状态、有效履行“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使命任务的关键支撑。国防动员固定资产主要包括人防工程、指挥通信设备、警报设备、专用车辆、办公用房等,具有“平战结合”特性,管理需要注重安全性与提高利用率。随着国防动员体制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对加强国防动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夯实基础管理,明晰权责,做到“家底清”
(一)全面清查登记
定期开展固定资产全面清查盘点,确保账、卡、物相符。重点厘清人防工程的产权归属、使用状态、维护责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固定资产管理标识卡,实行“一物一卡”和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动态资产台账相结合的管理制度。
(二)规范入账核算
从严控制固定资产的配置,积极推进固定资产在单位内部调剂共享,提升固定资产使用效益。对新增固定资产严格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相关规定,及时、准确地进行计价、验收、入账。合理确定折旧政策,真实反映资产价值消耗。
(三)明晰权责管理
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各项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使用部门和具体责任人,建立清晰的资产保管、使用、维护责任台账。定期检修防空警报器、应急指挥车等战备资产,确保战时功能完好;加强分散使用或委托代管的资产,如人防工作站所配置的设备,要定期进行实地检查盘点,确保资产安全、使用状态良好。
二、强化运维管理,备战保战,确保“状态好”
(一)落实维保制度
制定并严格执行人防工程、通信警报、专用设备等的维护保养规程和计划。将维修维护所需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确保设施设备处于良好技术状态,随时可投入使用。
(二)加强检查监测
定期对人防工程的结构安全、防护设备性能、内部环境(通风、除湿)等进行检查和功能测试,对通信警报系统进行联调联试,及时发现并排除隐患。
(三)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探索运用物联网、传感器等技术对重要人防工程和设备进行远程监测和智能管理,提高运维效率和预警能力。
三、推进平战结合,盘活增效,实现“效益优”
(一)规范开发利用
在确保战备功能完好无损、应急状态能迅速转换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平战转换预案和方案,依法依规、安全有序地开发利用具备平战结合条件人防工程等固定资产,通过市场化运营用于社会服务(如停车场、仓储、商业、文体活动等),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资产利用率。
(二)加强收益管理
平战结合取得的收益,应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管理,主要用于人防工程的日常维护和管理支出,反哺国防动员事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三)优化资源配置
对长期闲置、低效运转或不符合发展方向的资产,在履行严格审批程序后,可通过调拨、置换、出租、处置(报废报损)等方式进行优化盘活,提高整体资产使用效益。
新形势下,国防动员工作面临更高要求。必须深刻认识到,精细化、规范化的固定资产管理,是国防动员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石。要牢固树立法治意识、责任意识和战备意识,不断健全制度、创新手段、强化监管、提升能力,切实管好用好每一处人防工程,维护好每一处战备设施,确保国防动员“护民之盾”坚不可摧、永续可用,为有效履行新时代国防动员使命任务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财力保障。(张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