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历史的长河中,古建筑承载着岁月的记忆,是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物质载体。5月17日,天水民俗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举办了“守护历史的传承——古建筑保护立体书制作课”,30余名青少年齐聚一堂,共同探寻古建筑保护的奥秘。

活动伊始,社教老师带领青少年们参观天水民俗博物馆。漫步其间,青少年们近距离领略到青砖黛瓦的古朴韵味与飞檐斗拱的精巧构造,深切感受古人的卓越智慧与建筑美学。参观结束后,社教老师以PPT为载体,抛出“为什么古建筑总是被烧?它不能防火吗?”的问题,由此切入,深入讲解木结构古建筑的易燃特性。同时,介绍了古人放置水缸、采用“院落分隔”建立防火隔离带等传统防火措施,以及现代先进的防火技术,通过古今对比,全方位展现防火之策。此外,纪录片中古建筑的沧桑风貌与消逝案例,让青少年们直观地认识到保护古建筑对于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随后,社教老师以南宅子古建筑为例,围绕日常维护、科技应用等内容展开深入探讨,并借助思维导图梳理古建筑保护的整体思路。在创作环节,青少年们以民俗馆建筑为原型,在老师的指导下精心制作立体书,将平面图纸转化为立体的建筑模型。在总结分享环节,同学们纷纷感慨古建筑的脆弱性,并表示未来会积极宣传古建筑保护知识,为守护历史文化遗产贡献力量。

(来源:天水市博物馆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