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华文明长河中,农耕文化璀璨夺目,水车作为传统农耕文明的重要符号,凝聚着先辈智慧。5月3日,天水民俗博物馆组织30多名青少年开展“农耕记忆——水车的田园故事课”研学活动,探寻古老农耕智慧。

活动中,社教老师首先带领青少年参观天水民俗博物馆,结合展出的农业工具讲解传统劳作方式,让大家感受农耕艰辛与当下生活的来之不易。随后,以PPT形式讲述了水车的起源、发展及演变过程。通过对比不同时期水车特点,解读科技进步与劳动人民的创新精神。

在实物教学环节,社教老师带领青少年来到水车旁,结合实物,给孩子们详细介绍了水车的转动原理、提水过程以及在农业灌溉、磨面等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让孩子们在近距离感知传统农具的实用价值。

进入水车模型制作环节,社教老师给孩子们详细介绍水车的制作步骤,并展示材料工具,包括木板、发动机、小轮轴、电池等。重点强调了电动部件的安装要点,如电路连接时要确保正负极正确,电动机需牢固固定在底座等。孩子们拿起材料,迫不及待地开始组装框架,连接电路线路板。在老师的帮助下,经过反复调试,孩子们逐渐掌握制作技巧,一个个精巧的水车模型终于成功运转起来。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水车模型在水流的推动下缓缓转动,大家脸上洋溢着自豪与喜悦。

活动尾声,学员分享感悟:有人感叹水车的农耕价值与劳动智慧,有人从团队协作中收获成长。此次活动以水车为载体,通过“参观+讲解+制作”的形式,让青少年了解传统农具知识、感受农耕文化魅力,在实践中厚植劳动精神与文化自信。
(来源:天水市博物馆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