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左传》有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青铜礼器曾以庄重之姿,承载着华夏文明的精神密码,从最初简单的造型,发展到后来造型精美的制品,这一过程映射出古代科技与艺术的巨大飞跃。4月19日,天水市博物馆以馆藏文物“鎏金狮形铜造像”为引,组织30名中小学生开启了青铜器“浇筑”体验之旅。

活动开始,宣教老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青铜器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变化。同时,结合博物馆馆藏文物实例,细致讲解了青铜器铸造技艺的演变。随后,同学们进入博物馆“吉金华光”专题展厅,大家近距离观察“鎏金狮形铜造像”的独特造型,认真聆听讲解,不时拍照记录,在领略古代青铜器艺术之美的同时,对文物背后承载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的认知。

实践环节,在宣教老师的协助下,学生们使用特制材料与工具,开启鎏金狮形铜造像模型的浇筑制作。大家小心翼翼地按照比例称量材料,调配青铜溶液,注入模具过程中,专注观察溶液流动,待冷却脱模阶段,现场气氛紧张又充满期待,当一件件造型独特的狮形模型展露真容时,欢呼声此起彼伏,学生们捧着自己的作品爱不释手。

此次青铜器“浇筑”体验社教活动,使文物从“庙堂重器”蜕变为“手中课堂”。正如学生所言:当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交织,青铜器便从静默的展品化作会说话的历史。这种将传统文化基因注入现代教育的实践,不仅激活了青铜技艺的当代价值,更在学生心中播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

(来源:天水市博物馆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