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冬至节气里的智慧
——天水市博物馆开展“九九消寒图”冬至主题社教活动

冬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中极具特色的一个节气,标志着数九寒天的正式开始。古人在这漫长的寒冷时节里,创造出了充满智慧与情趣的“九九消寒图”,用以记录时间的流逝、消磨冬日的寂寥,同时也寄托着对春天的期盼。为传承这一独特的冬至文化,天水市博物馆精心组织了一场以探索“九九消寒图”为主题的活动,吸引了众多学生踊跃参与。

活动开始,学生们根据任务卡提示,仔细观察馆内陈列的展品,寻找博物馆中可制作“九九消寒图”的纹样,并记录关键信息。随后,宣讲员以一段关于冬至的古老传说引入主题,将大家带入了古人的冬至生活情境之中。详细地介绍了传统节气冬至的起源、民俗活动以及“九九消寒图”的起源与发展历程,学生们了解到这一传统习俗从宫廷到民间逐渐流传开来的脉络,深刻感受到古人在漫长冬季里的生活智慧与乐观精神。从“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这一经典的双钩描红消寒图,到以梅花、圆圈、方块等多种形式呈现的消寒样式,每一种都蕴含着古人对自然规律的精准把握和对美好未来的殷切向往。

紧接着,进入了实践操作环节。在专业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学生们纷纷拿起画笔,开启了自己的“九九消寒图”绘制之旅。只见他们神情专注,一笔一划地描绘着梅花的花瓣、填写着双钩字的笔画,或是精心绘制着代表不同天气的符号,或是勾勒着在博物馆中寻找到的纹样。在绘制过程中交流着对冬至文化的感悟,现场气氛热烈而融洽。

在绘制过程中,还穿插了互动交流环节。老师提出了关于“九九消寒图”的趣味问题,如“为什么要用九九八十一天来计算寒天?”“消寒图中的图案和符号都有哪些特殊寓意?”学生们积极思考,踊跃回答,进一步加深了对“九九消寒图”文化内涵的理解。同时,同学们还分享了自己在绘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有的表示通过绘制感受到了古人对时间的细腻感知,有的则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专注学习的方式,能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随着一幅幅“九九消寒图”逐渐成型,活动也接近尾声。但此次活动所带来的文化体验与心灵触动却深深地留在了每一位学生的心中。它不仅让大家深入了解了冬至节气中“九九消寒图”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更在实践中传承了古人的智慧与精神。学生们纷纷表示,会将自己绘制的“九九消寒图”挂在家中显眼位置,在接下来的八十一天里,每天认真记录一笔,亲身感受时间的推移和季节的变换,让这一古老的文化习俗在现代生活中延续下去,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传承与创新的文化纽带。
(来源:天水市博物馆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