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语言先行
——天水市博物馆开展流动展览进校园活动
天水市博物馆为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在2024年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期间以“文化传承语言先行”为主题组织了一系列流动展览活动,组织宣教人员分别走进秦州区建设路第二小学、藉口镇中学、藉口镇中心小学,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推广普通话,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活动一:走进建设路第二小学
通过学校课堂的形式,在教室里向同学们开展精品课程《探秘伏羲文化传承龙马精神》的授课,结合中华龙图腾的形成过程,讲解伏羲文化中所包含的“和合”“共享”“包容”“互鉴”精神,讲好伏羲画卦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通过这场活动,同学们不仅能够学习到丰富的知识,还深刻体会到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活动二:走进藉口镇中学
博物馆里生僻字进校园活动是一项旨在激发青少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兴趣的教育活动。通过将博物馆的珍贵藏品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不仅让学生们能够近距离感受文物的魅力,还能通过学习生僻字,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热爱。通过文物图片展示、讲解员生僻字讲解,如“觥(gong)”“簋(gui)”等,让学生们了解这些字的读音、含义以及它们在文物中的用途。
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学习传统文化的平台,学生们不仅能够学习到丰富的历史知识,还能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从而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活动三:走进藉口镇中心小学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伏羲文化,天水市博物馆在藉口镇中心小学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昊伏羲祭典保护与传承”精品文物展的文化宣讲。活动现场,讲解员从两个方面向同学们做出介绍。
一是伏羲文化的宣讲。包含了太昊伏羲祭典保护与传承、伏羲庙建造历史沿革以及馆藏精品文物等核心内容,通过图片展览的形式,为学生们带来一场视觉与知识的盛宴。
二是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的培养。讲解员通过详细介绍伏羲作为中华人文始祖,始画八卦,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基,以及缔造的中华龙图腾,引导学生们提升地域文化自信,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心,践之于行。

通过这一系列活动,成功地将普通话推广与博物馆的文化元素、民族文化特色融汇合一,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还通过学习展览内容,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更是让青少年深入了解文物的独特魅力和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加强民族凝聚力的同时,激发他们对历史和文化的热爱,为培养未来的文化传承者奠定坚实的基础。
(来源:天水市博物馆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