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天水市坚持儿童优先、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紧紧围绕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流浪乞讨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实际需求,强化保障措施,凝聚关爱合力,用心用力为特殊儿童纾困解难,有力维护了特殊儿童合法权益。
一是强化兜底职能提升保障能力。持续加强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精细排查、精确认定、精准保障,落实定期巡查巡访制度,推进部门信息共享,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及时更新全国儿童福利信息系统数据,按时足额发放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金,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截止5月底,共为403名孤儿、1545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基本生活保障金1025.87万元。将困境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救治资助项目作为帮助困境儿童解难事、办实事的重要举措来抓,下发《关于开展全市困境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筛查救治工作的通知》,通过摸底筛查、申请审核,将69名未满18周岁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低保家庭儿童纳入资助范围,通过医疗帮扶让困境儿童健康成长。持续实施“福彩圆梦·孤儿助学工程”和“福彩圆梦·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助学工程”,截至5月底,为符合条件的173名孤儿和122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助学资金144.46万元,切实解决了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就学困难。
二是强化关爱服务精准掌握需求。加大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力度,印发《关于加强寒假春节期间孤儿等特殊儿童群体关心关爱工作的通知》,指导乡镇(街道)、村(居)委会采取多种措施,深入宣讲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规政策,督促提醒儿童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认真履行监护主体责任或委托照护职责,及时掌握儿童失管失教、监护缺失等情况,并指导受委托监护人签订《委托照护协议书》,确保儿童得到有效监护。督促134名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和2619名村(居)儿童主任认真履行“家庭走访、信息更新、强制报告、政策链接”职责,落实定期走访排查制度,及时对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用电、用气、用水、消防和食品安全,特别是以防触电、防烫伤、防跌落、防溺水、防煤烟中毒、防交通事故、防动物伤害等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及时解决,切实保障儿童安全,增进儿童福祉。
三是强化多方联动形成关爱合力。以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为目的,结合“结对帮扶·爱心甘肃”工程深入推进,会同市委网信办等15部门联合出台《天水市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紧盯精神素养提升行动、监护提质行动、精准帮扶行动、安全防护行动、固本强基行动等5大重点任务实施,进一步健全部门快速联动响应机制,切实凝聚保护合力,不断提高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同时,鼓励引导社工机构、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广泛开展《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反家庭暴力法》《家庭教育促进法》宣传,以及关爱服务、家庭随访、心理疏导、权益维护、家庭教育指导等主题活动,引导家长承担好监护、教育、抚养等责任和义务,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截止目前,全市共组织开展各类关爱服务活动27场(次)、发放各类物资11147件(套),惠及1.2万余名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等困境儿童。
四是强化街面巡查确保应救尽救。主动公布全市救助管理机构热线电话,面向全市手机用户发布公益短信,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营造了“人人参与、人人救助”的良好社会氛围。建立快速响应救助工作机制,持续加强与公安、城管、环卫等部门的协作,紧盯城乡重点区域,加大巡查救助力度,深入开展“寒冬送温暖”“夏季送清凉”等专项救助行动,确保流浪乞讨未成年人得到及时救助。建立易流浪走失人员信息库,通过实地走访、电话问询、定期回访等方式,积极开展流浪乞讨未成年人源头治理和回归稳固工作,督促引导流浪乞讨未成年人亲属或监护人履行义务,防止其再次外出流浪。截止目前,全市共救助流浪乞讨未成年人19人次,回访稳固19人次。
(来源:天水市民政局 转载: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