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天水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进一步完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加强储备粮入库、储存、出库环节质量安全管控及相关监督检查,做到储备粮食全方位、全过程、全链条精准监管,实现粮食储得进、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吃得安全放心。
一是严把源头“质量关”。认真制定《天水市粮食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方案》,及时分解下达各县区监测任务,科学制定采样方案和采样点位,规范开展新收获粮食样品采集工作,优先选择种粮大户、农业合作社等规模化种粮主体,详细了解小麦、玉米种植面积、产量、种子品种及来源等情况,全程使用执法记录仪拍照录像,确保样品的真实性、代表性和可追溯性。积极组织市粮油防治检验中心和各县区粮食监测站质检人员,对照检验任务和指标要求,完成对新收获粮食样品的12项质量指标和24项品质指标检验及判定工作,准确掌握我市小麦、玉米的品质状况,为全市优质小麦玉米种植结构调整和宏观调控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从源头上提高全市粮油产品的优质品率,带动粮食产品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
二是严把入库“检验关”。严格按照《天水市市级储备粮仓储管理办法等3个办法》相关规定,进一步规范储备粮收储管理,加强粮食产销对接,主动对采购粮源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提前摸排,选购优质储备粮源,保质保量完成储备粮轮换任务。坚持“验好粮、入好粮”,实行粮食收购入库质量安全检验制度,逐车次检查验收,真实记录粮油品种、规格、等级、数量、质量、品质、卫生等情况;落实质检报告随粮入库措施,依托市粮油防治检验中心对入库粮食等级、生芽粒、霉变粒、黄曲霉毒素B1、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以及重金属等重点指标进行检验,确保市县级政府储备粮食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
三是严把在库“监管关”。认真执行《政府储备粮食质量安全管理办法》,压实承储企业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督促市第一粮库有限公司对市级储备粮食专仓储存、专人保管,强化科学保粮措施,加强绿色储粮技术运用,采取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电子粮情监测以及信息化监管系统等现代储粮新技术,进一步降低粮食储存环节损耗,不断提高全市绿色储粮标准化水平,有效防止粮食生虫、霉变,玉米脂肪酸值升高,食用油过氧化值、酸价劣变等现象发生,确保储存期质量品质稳定;要求全市承储企业每年开展两次逐货位储备粮油质量、储存品质自检,建立市级粮油储备档案;依据政策性粮油检验实施方案,组织粮油防治检验中心逐仓逐货位全覆盖式检查储备粮油质量情况,确保储备粮食质量安全。
四是严把出库“流通关”。全面落实《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要求,依法履行粮食流通管理和监督职责,坚持出库粮食凡出必检原则,实行粮食销售出库质量安全检验制度,发挥市粮油防治检验中心为主体、县区质检机构为基础、粮企检验室为补充的三级联动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作用,扎实开展储备粮出库检验工作,对本年度计划轮换出库的市县级政府储备粮油所有库区库点,进行逐仓逐货位全链条全覆盖式扦样,对常规质量指标和主要食品安全指标进行全面检验,检验结果作为省级粮食交易平台挂网拍卖依据,对未经质量经验或检验不合格的按照《天水市超标粮食处置管理暂行办法》进行处理,坚决杜绝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粮食流入口粮市场,确保人民群众“餐桌上的安全”。
(来源:天水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