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海内外华人共祭人文始祖伏羲 汇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磅礴力量
中共天水市委讲师团成员、市委直属机关工委副书记
吴和平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二十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科学描绘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宏伟蓝图,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报告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一起来想、一起来干。” 我们要认真深入领会,坚决贯彻落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深挖文化根源,增强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力打造甘肃天水伏羲始祖文化传承创新区,讲好伏羲画卦故事,做精八卦肇始文章,打造独特文化地标和精神标识,推动以伏羲文化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吸引海内外华人登卦台、拜伏羲、聚人气,努力把博大精深、亘古常新的伏羲文化,转化为独特的、强大的文化感召力、品牌影响力、核心竞争力,切实把天水打造成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基地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家园,汇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磅礴力量。
一、伏羲始祖文化是为中华民族培根铸魂的精神火炬
文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把文化自信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推动我国文化建设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强大正能量。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我们要从历史长河中看待文化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地位,在全球风云中认识文化塑造综合国力的重要影响,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思想引领力、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天水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以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资源——伏羲、女娲、轩辕文化,奠定了华夏文明“独一无二”的起源。天水因伏羲、女娲、轩辕的诞生和嬴秦的崛起,孕育了华夏文明的起源。在距今三万年前,燧人氏钻木取火,华胥母系氏族大约于公元前7774年、前7759年在天水(陇西成纪)诞生伏羲、女娲,并完婚推举伏羲为帝,伏羲、女娲开天创世,始“创八卦、结网罟、教渔猎、兴嫁娶、制乐器。”约于前5029年在天水清水县轩辕谷诞生黄帝(北魏郦道元《水经注》),黄帝战蚩尤、开华夏。原始先民从卦台山到大地湾生存生活,创造出中国最古老的彩陶、最早的地画、最早的木结构地上宫殿……,反映了中华文明的线索和原生面貌。周孝王时期,秦人始祖非子因养马有功封于秦亭(天水),号嬴秦。秦人从商周之交中潏保西垂开始,至非子,历经八代,于公元前771年襄公时被周平王封为诸侯始国,公元前668年秦武公伐邽戎胜利在天水设邽县和冀县,并在秦统一中国后,首开秦汉置畤祭天地五帝之先河、记载世界上最早的木板地图、木板造屋、乐器等精神文化,形成剽悍勇猛、尚武重刑、进取向上的文化性格。人类源自伏羲出于天水,伏羲是全球华人的人祖人宗,其中500多处原始村落遗址特别是大地湾遗址,是以伏羲为代表的中国先民重要的活动场所,市内保存着全国规模最大最完整的伏羲遗址—国家4A级景区伏羲庙和伏羲画八卦的卦台山、女娲遗址—秦安女娲庙、女娲祠及轩辕遗址—秦州齐寿山和清水轩辕谷,是羲皇故里、女娲家乡、轩辕桑梓,是伏羲文化的发源地,江泽民总书记曾提词“羲皇故里”,是全国性的伏羲祭祀中心,已成功举办了33届伏羲公祭大典暨伏羲文化旅游节。伏羲始画八卦、造书契、结网罟、制嫁娶……“三皇五帝”带领先民发展农牧业生产、制陶、制玉,以一幅八卦图揭秘了世间一切、也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思想体系,又经过4070多年有史记载的夏商周、春秋战国、汉唐帝国、康乾盛世……这样,从“三皇五帝”起、到清乾隆皇帝止的188位历代帝王,以不断探索、创新发展的勇气,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对外开放、整合发展的理念,服务于民、献身大众的风格,繁衍了华夏民族。这就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入近代以来,梁启超首倡“中华民族”概念,孙中山提出“振兴中华”口号。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毛泽东号召建设一个中华民族的新社会和新国家,强调中华民族要为人类做较大贡献。邓小平提出集中力量搞四个现代化,着眼于振兴中华民族。江泽民提出“中华民族实现全面振兴”。胡锦涛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大至今,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二十大报告中又着重强调“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些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铸就了中华民族持久而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是必须坚守的精神高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和灵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核心是爱国主义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以大陆为主体,包括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要实现的目标。这就要凝聚和调动全球所有华侨、华人在内的一切积极力量。依托天水伏羲、女娲、轩辕文化这一全国独一无二、且历史最久远的本原文化资源优势,梳理人类历史发展的脚印,让华夏儿女认知、认同、接受、传承伏羲文化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和人类文明发展史,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构建中华始祖历史文化核心区,凝聚全体中华儿女寻根祭祖,承担起传承文明、创造文化、塑造人类灵魂与精神世界的历史使命,不仅深刻认识渊源深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神对于人类文明进步的意义和价值,更能深切理解、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主动承担起培根铸魂、高擎民族精神火炬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汇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磅礴力量。
二、伏羲始祖文化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
伏羲是中华各民族共同敬仰的人文始祖,对人类由蒙昧走向文明的历史转变与飞跃有着巨大推动作用,“鸿荒之世,圣人恶之,是以法始乎伏羲而成乎尧”(汉?杨雄《法言?问道》)。从氏族社会起,人们就开始崇拜祭祀“生前有力的、对共同体有贡献”的伏羲,加强共同的血缘观念。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官方对“推始祖所自出之帝以始祖配祭”而“追远尊先”。从中唐开始,直至宋元明清,对伏羲的官方祭祀崇拜,从敬顺昊天和尊祖敬宗,逐渐走向民间、走向百姓。“国有宗庙,乡有宗祠,祭天祀祖乃国之大事”,特别是广大劳动人民离乡别土、漂洋过海,还一往情深地怀着对家乡的守护神、始祖的崇拜,寄托自己的企望,在异域落土生根后,又凭借伏羲、女娲等建立起人与人的友谊,并通过祭祀伏羲确保子孙繁衍,不断增加人口。这种对伏羲崇拜的共同信仰,则成为超越地界、区界,乃至世界,并促进中华民族团结、维系中华民族众志成城的精神纽带,启迪人们精诚团结、戮力同心,自强不息、发愤图强、励精图治、锲而不舍,激励人们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依靠团结奋斗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发了辽阔壮美的大好河山,战胜了数不清的自然灾害。近代以后,面对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的劫难,中国人民依靠团结奋斗捍卫了民族独立和尊严,书写了革新图强、共御外侮的壮丽史诗。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优良传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号召“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号召团结全党同志如同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样,如同一块坚固的钢铁一样,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打倒日本侵略者而浴血奋战;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号召团结全国人民,争取一切国际朋友的支援,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党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团结就是力量,奋斗开创未来;能团结奋斗的民族才有前途,能团结奋斗的政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党领导人民铸就的团结奋斗精神,印刻在“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的红军战士身上,展现在“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两弹一星”研制者身上,书写在“杀出一条血路来”的改革开拓者身上,定格在1800名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献出宝贵生命的党员干部身上,激扬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坚守岗位、一往无前的最美逆行者身上。从1989年起天水举办的公祭伏羲大典、2005年升格为甘肃省政府主办后,已连续举办了33届,近年来并与台湾地区同时举行两岸共祭,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十大节庆”,被一代代全球华夏儿女所接受、所认同,成为民族融合的催化剂和民族团结的桥梁。
三、伏羲始祖文化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强大法宝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坚持大团结大联合,要动员全体中华儿女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起来想、一起来干。”从天水发源的伏羲始祖文化,以阴阳和合、刚柔相摩、感应相通、重和而不重争、重合而不重分等理念,消解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乃至内心的矛盾,创建和谐有序的社会并以平等精神对待世界各民族。伏羲以太极八卦图表示对世界万物的认识,中华民族从河图、洛书肇始,经过夏易、商易到周易,文王周公箸易,孔子演易,历经汉唐宋元明清而至今,数千年未间断,生生不息,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是海内外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全面梳理中华民族从太昊伏羲氏为首的“三皇五帝”起、到清乾隆皇帝止的188位历代帝王的更替演变和功绩这一中国史纲,着眼于188位创世英雄谋划、设计、建设、运行、祭祖,全面理清伏羲文化是如何决定和影响华夏民族思维方式的,中华民族是如何传承创新、奋斗发展的,充分展示和弘扬伏羲、女娲等先民们奋发向上勇于革新的发明创造力、团结拚搏融合进取的民族内聚力和向心力、博大而精深的情怀与精神等中华历史文脉,切实打造全球华夏儿女前往祭祀、瞻仰、庆典、受教、获益、励志的精神家园,增强民族向心力、凝聚力和内聚力,构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载体。把天水铸造成炎黄子孙永远为之自豪的文化高地,向世界展现华夏文明的自信开放、大气包容、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共祭华夏儿女共同的祖先,让国民明白中华民族的起源和中华民族的形成,体认伏羲文化在凝聚中华各族,孕育民族精神,塑造国民性格,开发民族智慧中的纽带作用与规范功能,驾驭阴阳转化而生生不息,保持阴阳中和而天长地久,统合人类共同价值在全球华人的光芒照射,为我们凝心聚力,戮力同心,各民族大团结、全体中华儿女大团结,进一步形成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团结奋斗的生动局面,加快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无愧于我们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历史荣誉和伟大业绩。
把始祖文化传承创新区打造成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基地和民族复兴精神家园,是着眼伟大复兴,凝聚民族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快中华儿女内聚自强的战略需要。我们一定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全力以赴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早日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