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7日下午,天水市生态环境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温晓辉同志出席发布会,发布2022年上半年天水市环境质量状况。发布会由天水市生态环境局环保督察专员余霄同志主持。
主持人余霄: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天水市生态环境局新闻发布会。
今天,请天水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温晓辉先生介绍2022年上半年天水市环境质量状况。
参加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天水日报、天水电视台等媒体的记者朋友,欢迎大家的到来。
下面,请天水市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温晓辉先生介绍相关情况。

温晓辉: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下午好,很高兴与大家见面,衷心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关注支持!下面,我介绍一下我市2022年上半年环境质量状况。
一、上半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一)全市总体状况(国控监测点)
1至6月份,全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64,同比下降4.2%,空气质量总体向好。全市优良天数172天,同比增加7天,优良天数比率95%,同比增加3.8个百分点;剔除沙尘天气影响后,PM10平均浓度为5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4.8%;PM2.5平均浓度33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3.8%;二氧化硫平均浓度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5%;二氧化氮平均浓度2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2%;一氧化碳平均浓度1.3毫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1%;臭氧平均浓度12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3.1%。
(二)各县区状况(国控+省控监测点)
1至6月份,各县区空气质量总体改善。
1. 秦州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52,同比下降4.6%。优良天数172天,同比增加4天,优良天数比率为95%,同比增加2.2个百分点;PM10平均浓度为5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PM2.5 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1.1%。
2. 麦积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52,同比下降4.6%。优良天数167天,同比增加9天,优良天数比率为92.8%,同比增加5.5个百分点;PM10平均浓度为64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5%;PM2.5 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6.1%。
3. 秦安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18,同比下降1.9%。优良天数166天,同比增加17天,优良天数比率为96%,同比增加8.4个百分点;PM10平均浓度为51微克/立 方米,同比下降10.5%;PM2.5 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7.1%。
4. 甘谷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23,同比下降3%。优良天数157天,同比增加13天,优良天数比率为88.7%,同比增加5个百分点;PM10平均浓度为5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9%;PM2.5平均浓度为29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7.4%。
5.武山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37,同比下降0.6%。优良天数168天,同比增加19天,优良天数比率为94.4%,同比增加8.3个百分点;PM10平均浓度为5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8%;PM2.5 平均浓度为26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3%。
6. 清水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2.81,同比下降7.0%。优良天数173天,同比增加12天,优良天数比率为97.2%,同比增加4.1个百分点;PM10平均浓度为4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1%;PM2.5 平均浓度为2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0%。
7. 张家川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11,同比下降4.6%。优良天数170天,同比增加8天,优良天数比率为98.3%,同比增加7.3个百分点;PM10平均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0.5%;PM2.5 平均浓度为27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
二、上半年全市水环境质量状况
(一)国控断面水质状况
1至6月份,全市6个国控断面均为Ⅰ-Ⅲ类水质,优良比例100%,三个断面实现了升类。其中,通关河花园村断面水质类别为Ⅰ类,渭河太碌、渭河葡萄园、西汉水河罗家堡断面水质类别均为Ⅱ类,水质状况优;渭河伯阳桥、葫芦河仁大川桥断面水质类别为Ⅲ类,水质状况良。
(二)省控断面水质状况
1至6月份,8个省控断面中,Ⅰ-Ⅲ类水质7个,优良比例87.5%。其中藉河闫家河湾、牛头河倪徐家、渭河磐安大桥、渭河渭水峪断面水质类别均为Ⅱ类,水质状况优;葫芦河一号桥、清水河马河村、清水河莲花桥断面水质类别均为Ш类,水质状况良;后川河仓下村断面水质类别为Ⅳ类。
(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
全市市、县级饮用水源地除秦安县、甘谷县受水源地地质状况影响部分指标超标外,其他饮用水源地水质均达到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2017)Ⅲ类水质标准。

余霄:感谢温先生的介绍。下面,进行记者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媒体名称。
记者:我是天水日报社记者。我市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请问温先生,目前,我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
温晓辉:感谢您的提问。我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开展的主要工作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编制高质量示范市建设规划
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构建全域生态文明建设体系,高度重视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2022年1月,成立了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暨“无废城市”工作领导小组,严格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议,研究解决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中的难点卡点,推动创建工作有序开展。2021年12月16日,市政府召开座谈会,邀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和省生态环境厅生态处领导讲解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创建要求,就生态环境部最新发布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建设指标》(新修订)逐项进行解读。2月23-26日,再次邀请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赴县区开展实地调研,挖掘我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工作成效和具有天水特色的亮点工作,并就各县区创建工作提出具体指导意见。3月9日,对示范市创建规划进行了公开招标,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标并启动规划编制工作。各县区政府和市直相关部门按照规划编制要求及时报送相关资料,4月28日完成《天水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22—2026年)》初稿,市生态环境局牵头先后2次书面征求县区政府、市直相关部门意见建议。6月9日市政府组织召开座谈会,再次征求县区政府、市直相关部门意见建议,对规划进一步修改完善后于6月10日省生态环境厅申请生态环境部评审。
(二)紧密结合实际,谋划生态文明建设重点项目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结合我市未来一段时期规划实施的重大工程项目,共谋划生态文明建设项目“六大工程”85项,预计总投资274.75亿元。其中,生态经济建设工程17项,预算投资126.44亿元;生态空间重点工程3项,预算投资0.23亿元;生态安全重点工程31项,预算投资115.86亿元;生态人居重点工程28项,预算投资27.38亿元;生态文化重点工程4项,预算投资4.82亿元;生态制度建设工程2项,预算投资0.02亿元。
(三)对照建设指标,认真开展摸底评估工作
对照《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建设指标》43项考核指标,认真组织开展摸底评估,其中3项我市不涉及,其余指标中,市级考核指标36项,其中约束性指标19项、参考性指标17项。市级36项指标中有31项预计2025年可以达到考核要求,达标率86.1%。
记者:我是天水电视台记者。2022年4月24日,我市成功入选全国“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请问温先生,什么是无废城市?怎样建设“无废城市”?
温晓辉:感谢您的提问。根据4月24日生态环境部《关于发布“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的通知》,我市成功入选全国“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为全省入选的4个市州之一。
“无废城市”就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的城市发展模式。
2019年以来,国家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2021年年底,生态环境部会同17个部门印发《“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全国将推动100个地级市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工作。到2025年,实现“无废城市”固体废物产生强度较快下降,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无害化处置能力有效保障;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用充分发挥;“无废”理念得到广泛认同;基本实现固体废物管理信息“一张网”,固体废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近年来,我市坚持“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深入开展固体废物处置等工作。截至2021年底,全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5.34万吨,其中综合利用量34.83万吨,综合利用率为98.56%;医疗废物产生量1622.81吨,处置率100%;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44.83万吨,处置量44.83万吨,其中无害化填埋18.29万吨,焚烧26.54万吨,处置率为100%;农膜使用总量1.68万吨,回收废旧农膜1.4万吨,回收率为83.41%;农作物秸秆146.61万吨,可收集量127.92万吨,综合利用量111.21万吨,综合利用率为86.94%;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设备配套431个,配套率100%;畜禽粪污产生量529.70万吨,资源化利用量413.68万吨,综合利用率为78.1%。
目前,我市紧紧抓住入围全国“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的有利契机,大力推动“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今年1月,市政府成立了“无废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统筹、协调、推进、督导全市“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二是编制实施方案。按照《“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围绕制度体系、技术体系、市场体系、监管体系四个方面,正在组织编制我市“无废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形成建设任务清单,全力推进各项建设任务有序开展。三是谋划一批项目。指导各县区积极谋划挖掘一批成熟度较高的“无废城市”建设工程项目,建立储备项目清单,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项目资金,以项目实施推动我市“无废城市”建设高质量开展。
余霄: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发布人!也谢谢各位媒体朋友们!谢谢大家!
(来源:天水市生态环境局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