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备战打仗解兵忧 夯实国防建设大后方
天水市全力解决军人“三后”问题
近年来,天水市各级党委政府把解决好军人“三后”问题作为支持国防建设和实现强军目标的政治责任,作为提升部队战斗力和实现双拥创建目标的务实举措,统筹协调、压实责任、高效推动,让驻军部队官兵“后路”更顺心,“后院”更贴心,“后代”更放心。

聚力破解难题,解决退役安置的烦心事。天水市始终坚持以落实政策为导向、以退役军人满意为目标,通过推行阳光安置政策、完善部门协商机制、不断拓宽安置渠道,推动退役军人安置工作提质增效,最大限度做到人尽其才、人岗相适,安置工作满意度大幅提升。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优势,精准搭建退役军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平台,通过组织职业教育培训、专场招聘会、线上推介服务等形式,帮助扶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一大批退役军人走上了“兵支书”、村干部的基层岗位,成为乡村振兴、社会治理、应急抢险和疫情防控的生力军。
优化服务质量,解决随军就业的操心事。面对就业压力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空编岗位少的就业形势,各级双拥部门提早谋划,主动作为,积极协调职能部门,结合随军家属随调安置就业意向,及时研究落实空编单位和所需编制,实行对口岗位安置、公益性岗位就业,做到“三个到位”。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将随军家属安置就业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压实部门责任,明确完成时限,对未按时完成的责成跟进落实,做到专项督办到位;协调人社部门对随军家属档案及时进行调阅,准确掌握本人身份、工作能力和现实表现等信息要素,为编制和人社部门核准安置岗位、对口落实编制提供准确依据,做到档案审核到位;结合实地调查结果综合分析,充分考虑军属意愿和用人单位需求,反复征求双方意见,制定科学合理的安置方案,做到妥善安置到位,赢得军人军属“双满意”。
强化政策落实,解决子女教育的揪心事。全市各级教育部门认真履行双拥工作职能,不断探索新时代教育拥军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途径,努力做到“两个完善”。每年入学前,市双拥办、市教育局按照有关政策和规定,对军人子女入学入托资料进行集中联审,确保身份准确、学籍完整;及时召开军地协调会议,广泛征求意见,调整工作方案,进一步健全完善军人子女入学工作军地协商机制。教育部门在全面落实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制度的良好基础上,根据入学数量和需求,合理调整指标分配意见,坚持“就近择优”原则,将军人子女全部安排到优质学校就读,高中招生全面实行加分录取,军子女教育优待配套政策更趋科学完善。
回顾既往,天水市历届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拥军优属工作,在多次会议上强调:“对军转干部、退役士兵安置和驻军官兵随军家属工作调动、子女入学入托,要本着‘能安排多好就安排多好,能照顾到啥程度就照顾到啥程度’的原则,不计成本,穷尽政策,将心比心地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全力支持他们安心保家卫国”。今后一个时期,天水双拥工作将始终坚持从服务部队备战打仗、维护部队官兵切身利益出发,持续开展好“情系边海防官兵”活动,充分发挥职能部门优势,把关心关爱军人军属和军人子女成长作为拥军支前的长期举措,全力打造“就业、教育、智力”拥军的双拥品牌,推动全市双拥创建工作再上新台阶。
(来源:天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转载:陶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