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天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坚决落实“四个最严”要求,纵深推进食品安全“十大攻坚行动”,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全力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层层传导压力,压紧压实各方主体责任。坚持把食品安全纳入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年度考核指标体系,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纳入干部学习和培训内容,及时调整充实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深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开展督查调研,专题研究食品安全工作,出台《天水市食品安全风险会商制度》《天水市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管理办法》《天水市基层食安委办公室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等制度性文件,高位推动重点工作落实。全市123个乡镇(街道)全部成立食安委办公室,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基本形成。各县区和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食品产业快速发展,检验检测能力不断提高,全过程监管体系初步形成,重大食品安全风险得到控制,保持了食品安全平稳向好发展态势。
细化防控措施,严格进口冷链食品监管。坚决把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提高思想认识,细化工作措施,及时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进口冷链食品监管的紧急通知》等指导性文件,发布《关于做好餐饮服务单位疫情防控工作的温馨提示》等工作建议,制定新一轮疫情期间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复工复产《防控指引》,实行进口冷链食品全面排查检查“日报告”制度,严格落实总仓管理、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制度,严厉打击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违法行为,检查仓储冷库212户、冷链食品经营单位2662户,采集核酸检测样本30924份、均为阴性。
突出问题导向,深入实施食品安全攻坚行动。一是深入实施风险评估和监测专项提升行动。食源性疾病监测延伸到乡镇卫生院,采集食源性致病菌食品样本165份,完成蔬菜水果农药残留监测216份2376项,162所医疗机构监测网络正常运转;二是深入实施农药兽药使用减量和产地环境净化行动。定量检测蔬果等2558份、合格率98%以上;定性检测13786份、合格率达100%。产地检疫各类动物141.11万头(只),屠宰检疫各类动物产品8590吨,无害化处理动物产品3.2吨。开展“瘦肉精”和兽药残留检测畜产品等1.73万份、结果均合格。三是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行动。检验新收获小麦、玉米样品317份,轮换市县级储备粮油20950吨,完成各类检验监测报告526份、检测参数指标3519项。四是深入实施校园食品安全守护行动。全面落实学校食堂陪餐制度,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督查全市15家民办教育机构食品安全,基层市场监管部门普遍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活动,检查各类市场主体4070户、随机抽查学校食堂39家。五是深入实施餐饮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将文明就餐等纳入《天水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广泛开展“手机看后厨、餐饮安全你我同查”、宾馆饭店诚信经营等专项行动,接入“陇上食安”餐饮服务单位2376家,安装油烟净化装置7201户,备案流动厨师532人、农村集体聚餐656起。
强化政府主导,突出示范创建区域特色。以示范创建带动食品和农产品安全治理能力提升,秦州区、麦积区成功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县,其他五县正在积极争创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参与创建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度调查达2.2万人次。武山县、秦州区立足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基础,重点将食品安全向流通餐饮环节延伸;麦积区依托“绿色食品优势主产区”,夯实省级示范基础;秦安县以城乡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提升创建水平;甘谷县发出《致广大人民群众的一封信》,发动社会各界参与创建;清水县推动示范创建与文明城市创建互相促进,产生“1+1>2”的效果;张家川县开展食品安全整治行动,营造示范创建浓厚氛围。
(天水在线编辑:康翠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