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14日,由天水市委网信办、市扶贫办主办,天水在线承办的天水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先进事迹“云端”报告会第四期在天水在线抖音直播间进行。来自甘谷县六峰镇张家窑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杨阳做了题为《张家窑村的二三事 》的报告。
张家窑村的二三事
大家好:我叫杨阳,现在是甘谷县六峰镇张家窑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我是天水市文化馆社会培训部干部,2017年8月自从扶贫工作调整以来就一直和农业局董强同志,六峰镇派出所张小弟同志,乡镇扶贫专干康顺平同志着手于张家窑村的帮扶工作。不知是我长期驻扎在农村的原因,还是本来的性格,已经和当地的农户融为一体了。我情系群众,扎根农村,立足岗位,主动作为,认真履行一名共产党员的职责,赢得了全村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在推动全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任务落实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刚到村里的时候,我在走访中得知,黄爱军家是典型的因病、因学致贫的返贫户。家中有两个残疾人,两个在读大学生,黄爱军就是家里唯一的顶梁柱,而他本人就是一级残疾,视力模糊,他的妈妈常年卧病在床,生活起居不能自理,属于二级残疾,了解到这一实际情况,老杨立马联系乡镇、扶贫办,为两个孩子办理了助学贷款,一个还享有雨露计划的补助,孩子上学是不愁了,黄长世的心也放下来了。
去年果椒丰收的时候,我又得知黄爱军的花椒、苹果卖不出去,他立马联系帮扶单位,每斤花椒和苹果都高出市场价将近十元卖给他们单位的同事们,“对于这样的贫困户,我们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不抛弃每一户贫困户,不放弃每一个困难群众,”这是我和驻村工作队对精准扶贫工作的态度。
黄爱军家的儿子今年就毕业了,现在他们一家眼前的困难就是如何能让儿子尽快就业,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我在家中走访得知后,立马联系了上海、西安、江苏等地的朋友、老板,根据黄云强所学的专业、特长已经联系到了几家企业,就待黄云强毕业后,让他自主选择。“贫困户的事无小事,我们的消息渠道比他们多,我们能帮上忙的一定要帮”,驻村更驻心,群众身边无小事,细微之处见真情。我把群众当做亲戚朋友,倾心投入、真情帮扶,深得群众的信赖、真正做到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这些都是记者从老杨的记录本上看到的,我无论去哪里,都会随身携带六峰镇张家窑村随访记录本,村里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都记录在册,并把美好的瞬间都照下来,打印出来,粘在记录本上,还笑着对记者说“年纪大了,有什么该记得必须当场记下来,等回来再记得时候,不是忘这就是忘那,最害怕的就是耽误村民的事。”“像黄长世这样样的贫困户,一共有两家,是重点扶持对象,我们隔三差五的经常去家里,了解近期的生活工作困难记录在本子上,并快速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我闲暇时间奔走于乡村角落、田间地头,查看农户种植的农作物长势如何,查看当年种植的花椒树、核桃树的成活率高不高,查看各村的道路和其他基础设施怎么样……同时,虚心听取农村老党员的建议和意见,并分类施策、对症下药,找到了适合张家窑村发展的扶贫开发新路子,积极实现政府提出的户户种苹果、花椒的特色产业布局,从2014年果园面积350亩发展到2019年林果面积860多亩,逐渐转变了贫困户缺乏发展信心、小富即安的等靠思想。我还发挥帮扶的单位的特长,利用专业队伍优势,多次组织开展了了送文化、送春联、捐赠图书慰问活动。联系市文化馆争取项目资金40万元,硬化道路3500平方米。捐助学生冬季棉衣170套。单位同事王硕个人争取资金8万元安装路灯亮化工程。向张家窑村中心小学捐赠了240余册、价值7000余元的经典儿童读物。
我作为万千扶贫帮扶干部中的一名普通干部,在平凡的岗位上扎实苦干,在脱贫致富的行程中积极作为,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稳中有进,继续带领张家窑的村民走向致富和谐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