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天水>>正文
2018,天水市教育在创新中提速提质(图)
(2019/1/4 14:56:58)  来源:天水市教育局  打印本页

2018,天水市教育在创新中提速提质

  2018年,适逢改革开放40周年,恢复高考四十周年,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相继召开,在教育大事接踵而至、教育喜事连连的大背景下,天水教育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在探索、创新、提质中奋力前行,一系列落地有声的改革发展举措刷出了天水教育的一道亮色。

  “全面改薄”收官,大班额“ 瘦身”了

  从2014年起,天水市实施“全面改薄”项目,2018年圆满收官,五年累计投入改薄资金40.33亿元,投资总量占到了全省的近五分之一,实施项目5062个,涉及学校1943所,新建改建校舍126.61万平方米。2016年启动实施了城区教育资源提升“2521”计划,经过三年的努力,城区增加学位2.5万个,天水市一中麦积校区、市三中、市七中、市逸夫中学、麦积区天润学校等城区优质学校的学位供给大幅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明显放大。

  与此同时,全市两区五县针对大班额比较突出的城区学校,科学划定服务片区,为城区学校调入补充教师191名,鼓励城区优质学校开展名校办分校,结对帮扶薄弱学校发展,建立城区学校消除大班额缓冲带,给消除大班额腾出足够的空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起始年级再没有产生大班额,大班额、超大班额分别较上年降低13.56%和7.41%。

  扩大合作交流,打开外界了解天水的一扇窗

  2018年,扩大合作交流是天水教育改革发展又一大亮点。

  市委常委、副市长宫辉牵线搭桥,巧借中央电视台和西安高校的优质资源,从理念、方法、路径等方面展开了密集有效的对接合作,既为天水教育注入了新鲜血液,又扩大了天水教育的知名度。

  4月初, 西安交通大学25名留学生开展以“再走一带一路,实践出真知”为主题的“感知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天水之旅”文化交流活动,先后到秦安县一中、市一中麦积校区、市二中和张家川县阿语学校,表演陕北安塞腰鼓、中国武术以及各民族舞蹈,演唱充满异域风格的歌曲等节目,和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西安交通大学还将市一中确定为留学生教学实验基地并举行授牌仪式。

  4月中旬,CCTV少儿频道《智力快车》“校际大比拼”节目组走进天水,在新华门小学完成节目录制。节目通过知识抢答、才艺展示、个人实践能力比拼等环节进行校际展示,抢答内容涉及天水及周边人文、历史、地理、民俗、名胜古迹以及天水特产等,天水市实验小学、新华门小学、解放路第一小学、公园小学等4所学校近200名学生代表现场参加比拼,所录制节目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连播。

  如果说这些活动搭建了天水教育与外界合作交流的平台、引进了先进教育理念、扩大了教育视野、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话,那么《加油!科学课》则是合作交流真正落到了小学科学课堂上这个点上。

  《加油!科学课》是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针对小学没有专职科学课教师、科学课教学资源偏少的实际开发的创新实验课,首次在天水市秦州、麦积、甘谷三县区31所小学进行教学创新实验,暑假期间,中央电视台对秦州、麦积、甘谷三县区的31名小学科学课教师在北京进行了培训。以上31所学校秋季开学的第一节科学课,都由科学家丁洪在网上给孩子们,丁洪教授为学生一一解答问题,并利用央视大型科学实验节目的视频以及动画形式,生动有趣的讲解了科学原理,不仅帮助学生认识科学现象,拓展了视野,而且更多地了解我国乃至全球科学技术发展的动态,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

  职业教育的合作交流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跨越,11月中旬,天水市教育局、天水市职业技术学校与德国爱科特教育集团、德中科技与教育交流协会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依托新建的天水市职教园区成立“爱科特中德国际教育学院”,对接德国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开展学术交流、园区建设、学科建设、教师培训、学生实训实习、学生就业等国际交流项目上的深度合作,探索建立符合天水职业教育特点的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2018年12月26日上午,天水市职教园区项目开工仪式在秦州区举行。)

  超前谋划 勾画天水教育发展新蓝图

  12月26日,天水市职教园区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市三中迁建项目举行落成仪式,同一天,在天水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件大喜事不约而至,为2018年天水教育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当前,我市正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对技术性、实用性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办学规模小、起点低、条件差一直是困扰我市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天水市职教园区项目着眼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推进的办学思路,建设甘肃领先、国内一流、面向世界的现代化职业教育高地,选址秦州区藉口镇白草滩村,总占地面积1267亩,建设用地950亩,总建筑面积56.8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6亿元,设计在校学生规模1.5万人,第一期项目力争于2020年9月开始投入使用。天水市职教园区建设勾画出了天水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时代蓝图,对于提升我市职业教育办学水平、促进资源和产业集聚、带动秦州新城加快发展具有划时代意义,全市职业教育将跨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代。

(2018年12月26日上午,市三中迁建项目落成仪式在市三中新校区东门外举行)

  概算总投资2.99亿元的市三中新校区是我市城区教育资源提升“2521”计划的项目之一,新建校舍8.73万平方米,按照75个教学班3750名学生的省级示范性高中标准建设,除常规教学生活设施外,还配建有标准足球场及400米田径跑道等,这一项目的落成,充分体现了市、区两级政府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定力和和对民生实事承诺的兑现,新校区的投入使用,将有效破解市区学校布局东密细疏的难题,发挥优质学校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扛牢“一号任务”,教育扶贫在路上

  控辍保学是教育系统脱贫攻坚的一号任务,2018年,市、县、乡、校四级共同发力,突出质量控辍、资助控辍,坚持关口前移,全市教育系统组织1.5 万人(次)教师利用寒暑假组织开展上门“大走访”劝返活动,以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为重点学段,以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单亲家庭儿童、建档立卡家庭学生为重点对象,进村入户动员劝返,全市共劝返学生201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16名,全面落实了“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任务。

  为了强化对控辍保学的动态监测,全面建立电子学籍管理系统与国家扶贫开发系统、学生营养餐系统、年报系统的数据比对衔接机制,动态监测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初中学段以及流动、留守、残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控辍保学的靶向性、精准度不断增强。

  投入关注目光 办好小规模学校开始破题

  小学小班教学是目前全市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新常态,不容忽视无法回避的问题,学生数少,教师教学“满堂灌”,学生学习没兴趣,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向外流动,加快了偏远山区学校的“空壳化”。2018年初,全市有教学点1175个,在校学生26975人,其中10人以下教学点392个。

  如何办好小规模学校,让边远山区学校的学生在家门口接受教育, 2018年开始破题。

  市长进教室听课调研是工作常态,而市委常委、副市长宫辉走上讲台给教学点的孩子们上课可成了一件新鲜事。

  3月底,宫辉在甘谷县武家河镇姚家湾小学给三年级学生上英语课,他把6名学生分成两组,另一名学生上讲台做小老师,两组分角色进行英语对话,然后互换角色,快结束时提问检查,纠正不正确的发音,教给学生记单词的方法,一堂充满生气、激情、快乐的英语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之后又给二、四、六年级上了语文和英语课。

  天水市教育局局长伏金祥认为,教学点课堂教学不仅要解决教师‘满堂灌’问题,同时要挖掘课堂教学的乡村生活元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课堂模式,让教学点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

  怎样上好课才能留住学生,留住了学生小规模学校才有生存的可能,围绕这一思路,全市在甘谷县武家河学区启动了“边远农村地区小班教学模式创新、质量提升和绩效分析”改革试点,通过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联动,拓展课外阅读活动、团队式家访、师生课外交流、临近学校互访、举办比赛展演等活动载体,增强小班教学的默契感、新鲜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阳光自信的心态、团队集体精神等综合素质,提升小班教学质量。与此同时,在全市开展农村地区教育教育问题专项课题研究,目前已立项27个。

  创新小班教学模式,不仅丰富了小班小而活、小而亲、小而精、小而高效、小而美的发展内涵,而且把教学点真正办成了有温度有品质的学校。

(天水在线编辑:吕婉红)

摄影相关图片
甘肃第一条高速公路(图) 还记得2003年的天水街头,车辆还 还记得那是2005年,藉河风情线还 还记得那是1978年,龙城广场还是 还记得那是1984年,麦积山石窟长 还记得那是1984年,天水的南大桥 天水在线诞生了(图) 令人想起了盛唐(图) 烟铺大樱桃开始飘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