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天水>>正文
王正茂 李晓东调研天水科技馆建设事宜(组图)
(2018/1/20 12:21:28)  来源:天水在线  打印本页

 加快施工进度 确保如期完工

市领导调研天水科技馆建设事宜

  1月19日,天水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王正茂带领相关部门负责人,深入成纪新城,就天水科技馆建设进展及存在问题等情况进行调研。市委常委、副市长李晓东一同调研。

  当日,王正茂、李晓东实地察看了天水科技馆建设情况,详细了解建设进度、布局设置、用水、用电等情况及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王正茂强调,要积极听取各相关单位的意见建议,完善天水科技馆装修布展方案,明确功能定位,抓紧研究近期实施计划,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认真查找分析原因,以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加快进度,扎实推进装修布展工作,尽快让其发挥作用。

  李晓东要求,各相关单位要把责任落实到抓进度、保质量上来,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切实做好跟踪服务,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天水科技馆装修布展工作如期推进。

  链接:世界著名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钱伟长和天水科技馆的故事

  天水在线报道 1997年,时任天水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的雷升杰同志提出建设“天水科技馆”的设想时,得知我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上海工业大学校长钱伟长的学生时,特提出让我以学生的名义给钱伟长校长写一封信,信后附上有钱伟长先生印章的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他拿上去北京请钱校长给“天水科技馆”题写一个馆名(钱校长因任职全国政协副主席,因此大部分时间在北京办公。)。我听后非常高兴也深感荣幸,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信中,我细述了上大学期间多次见到校长的情景、校长对我们甘肃学生的格外关心和校长的治学理念给我们带来的深刻影响和巨大收获。信交给雷升杰主任后大约过了1个月左右时间,雷主任说他见到钱校长了,因为有我写的这封信作为“通行证”,他在全国政协见到了钱校长,钱校长当即非常愉快的给“天水科技馆”题写了馆名。

  后来,因为资金等多种原因,“天水科技馆”始终没有建起来。期间,由于秦州区合作中路拓宽改造,天水市科委的大门也随之进行了重建,天水市科委随即决定将钱伟长的题词“天水科技馆”中的“馆”字暂时取掉,以“天水科技”的字样悬挂在单位大门上。(王建玉)

钱伟长简历

  钱伟长(1912.10.9—2010.7.30),江苏无锡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教育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至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第五届、六届、七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七届、八届、九届名誉主席。曾任[2] 上海大学校长,南京大学、暨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南大学名誉校长、扬州大学名誉董事长、耀华中学名誉校长。[3] 

  钱伟长兼长应用数学、物理学、中文信息学,在弹性力学、变分原理、摄动方法等领域有重要成就。[4]

  早年经历

  1912年10月9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父亲是国学大师钱穆的长兄钱挚。[5] 
  1925年,先后在无锡荣巷公益学校、县立初中、国学专修学校(苏州大学前身[6] )读书。
  1928年,父亲病逝后,在苏州上学读高中,学习数理化和西洋史。[7] 
  1930年,毕业于无锡市第一中学,高考被清华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中央大学五所名牌大学同时录取。
  1931年,获得吴蕴初设立的“清寒奖学金”,物理5分,化学和数学一共考了20分,以中文和历史两个100分的成绩进入了清华大学历史系,同年9月18日,发生九一八事变,钱伟长决定弃文从物,转学物理系。[8] 在校期间,和同学顾汉章测定北京地区大气电参数。[9] 
  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研究院,获高梦旦奖学金,随导师吴有训做光谱分析,并在黄子卿指导下研究溶液理论。[10] 同年12月,参加一二九运动。
  1936 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的抗日救国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1939年,赴昆明在西南联合大学讲授热力学,并与孔祥瑛结婚。[11]

  出国留学

  1940年1月,考取中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突发,改派至加拿大。去加拿大留学。8月钱伟长终于赶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主攻弹性力学,跟随导师辛吉研究板壳理论,用50天完成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发表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60岁祝寿文集内[12] 。
  1941至1942年,研究雷达波导管内的电抗、和A.温斯坦(weinstein)合作研究固支受拉方板的振动,   1942年获多伦多大学应用数学系博士学位。[13] 
  1942年--1946 年,任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喷射推进研究所研究总工程师,师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从事博士后科学研究。研究火箭弹道、火箭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气象火箭、人造卫星轨道、气阻损失、降落伞运动、火箭飞行的稳定性、变扭率的扭转、超音速对称锥流等问题。并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关于奇异摄动的理论,被国际上公认该领域的奠基人。[14] 

  学成归国

  1946年5月,钱伟长回国,应聘为清华大学机械系教授,兼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教授。
  1946至1957年,研究圆薄板大挠度摄动解和奇异摄动解、润滑理论、压延加工、连续梁、扭转问题、建筑史、扁壳跳跃和方板大挠度。[10] 
  1946至1948年,参加了反美扶日、反内战、反饥饿、反美援面粉等进步运动。[15] 
  1949年后,历任清华大学教授、副教务长、教务长。[15] 
  1950年,任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常委、组织部部长。[16] 
  1951年,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常委、副秘书长,并担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力学研究室主任。[17] 
  1952年,参加中国文化代表团,出访缅甸、印度。[7] 
  1954年至1958年,任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8] 
  1955年起,担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19] 
  1956年,制定规划了中国第一次12年科学规划,并被任命为清华大学副校长。与钱学森等创办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同时担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学术秘书、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筹委会主任、波兰科学院院士。[20] 
  1957年,中国力学学会成立,任副理事长。[17] 1957至1976年,从事飞机颤振、潜艇龙骨设计、化工管板设计、氧气顶吹的转炉炉盖设计、大型电机零件设计、高能电池、三角级数求和,以及变分原理中拉格朗日乘子法的研究。[10] 
  1964年,他曾独立推得广义变分理论,投递给《力学学报》,但因当时他的身份问题而不予发表。[5]

  晚年时期

  1972年,钱伟长由周恩来亲自点名,参加科学家代表团访问英国、瑞典、加拿大和美国。[21] 
  1975年,当选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2] 
  1977至1990年,从事环壳理论、广义变分原理、有限元、中文信息处理、薄极大挠度、管板、断裂力学、加筋壳、穿甲力学、三角级数求和等方面的研究。[15] 
  1979年,中央撤销把钱伟长划为右派分子的决定。[23] 
  1980年,恢复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担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3] 
  1981年,被任命为中文信息学会理事长[24] 、《应用数学和力学》杂志主编。[25] 
  1983年,邓小平亲自下调令,调任至上海工业大学任校长一职,并写明此任命不受年龄限制。[26] 
  1983年至2003年,历任第六届、七届、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27-28]   
  1984年,他提出汉字宏观字形编码,简称“钱码”。同年任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名誉主席,上海市应用数学与力学研究所所长。[29] 
  1985年,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30] 
  1986年,在国家标准局组织的全国第一届汉字输入方案评测会上,在34种方案中,“钱码”被评为A类方案。
  1988年,任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会长。[9] 
  1990年后,任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会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
  1994年,由邓小平亲自委任,钱伟长继任为上海大学校长。
  1997年,被聘为南京大学校董会名誉董事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名誉校长。
  2001年11月,受聘为江南大学董事会名誉董事长。
  2010年7月30日6时2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8岁。遗体于2010年8月7日在上海龙华殡仪馆火化。[31-32]

  个人生活

  在清华期间,钱伟长邂逅了中文系的才女孔祥瑛。1935年,他们都积极参加了抗日救亡运动,得以相识相知。钱伟长于1939年到达昆明西南联大与孔祥瑛汇合,同年8月1日成婚。婚礼主婚人是钱伟长的导师吴有训,此后的61载岁月里,钱伟长夫妇相濡以沫。[11] 他们育有一子二女。
  钱伟长从大学起,就坚持体育锻炼。在清华期间,已经是大学足球队的主力左前锋。1937年,入选中国国家足球队队并参加了在菲律宾举行的远东运动会。[9] 古稀之年的钱伟长以长跑作为锻炼形式。九十岁后,依然坚持每天步行三千步。[33]

  科研贡献

  他参与创建北京大学力学系——开创了中国大学里第一个力学专业;招收中国解放后的第一批力学研究生;[38] 出版中国第一本《弹性力学》专著;开设了中国第一个力学研究班和力学师资培养班,创建上海市应用数学与力学研究所;与此同时开创了全国现代数学与力学系列学术会议,开创了理论力学的研究方向和非线性力学的学术方向。[39] 为中国的机械工业、土木建筑、航空航天和军工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被人称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应用数学之父”。[15] 
钱伟长长期从事力学研究,在板壳问题、广义变分原理、环壳解析解和汉字宏观字形编码等方面作出了突出的贡献。1941年提出“板壳内禀理论”,其中非线性微分方程组被称为“钱伟长方程”。1954年提出“圆薄板大挠度理论”,获1956年国家科学奖二等奖,1979年完成的“广义变分原理的研究”,获1982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曾被授予波兰科学院院士,加拿大拉尔逊多科大学荣誉教授。1986年被选为加拿大多伦多赖尔逊学院院士。1988年获澳门东亚大学荣誉博士称号。    1997年9月23日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40] 。
  共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包括《应用数学与力学论文集》等共约300余万字;还担任5种国际学术刊物的编委和一些国内学术刊物的顾问。曾创办《应用数学和力学》刊物,采用中英文两种文字,在国内外发行。著有《变分法及有限元》、《广义变分原理》、《穿甲力学》,合著有《弹性力学》[40] 。
  二战期间,当伦敦正在遭受德国V1、V2导弹威胁的时候,丘吉尔向美国请求援助。这件事被转到著名科学家冯·卡门主持的喷气推进研究所。钱伟长正在研究所从事火箭、导弹的设计试制工作,他仔细研究过德国导弹的射程和射点后发现,德国的火箭多发自欧洲的西海岸,而落点则在英国伦敦的东区,这说明德军导弹的最大射程也仅如此。据此,钱伟长提出:只要在伦敦的市中心地面造成多次被击中的假象,以此蒙蔽德军,使之仍按原射程组织攻击,伦敦城内就可避免遭受导弹的伤害,英国接受了这一建议。几年后,丘吉尔在他的回忆录中谈及此事时,赞赏道:“美国青年真厉害。”可他不知道这个年轻人是中国科学家钱伟长。[41]

  教育贡献

  作为一名教育家,钱伟长提出了一套完整、丰富、系统、科学的中国高等教育理论,对中国高等教育理论的突出贡献。[42] 他提出了“拆除四堵墙”的办学理念[43] ;坚持“三制”(学分制、选课制、短学期制)[44] ;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人文思想[45] ;提倡和谐教育思想和美育思想[46] 。
  在1949年至1956年的短短几年间,钱伟长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作为主要执笔者之一参与制定了我国“十二年科技规划”[47] 。
  1990年后,钱伟长还担任暨南大学的名誉校长和校董会董事长,漳州大学、沙洲工学院的名誉校长,南京理工大学、江苏工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华侨大学等校的名誉教授,还任美国《应用数学进展》、《国际工程科学月刊》,荷兰《分析和设计工作中的有限元》,英国《薄壁构件》等杂志编委;乌克兰《应用力学》等杂志编委;《中国大百科全书》副主编;《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编审委员会委员;《辞海》副主编;重庆出版社《现代化探索丛书》主编;科学出版社《应用数学和力学丛书》主编。
为国而学
  钱伟长在中学时属于“偏科生”,在数理上一塌糊涂,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1931年的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从收音机里听到了这个消息后,钱伟长拍案而起说:“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决定要转学物理系以振兴中国的军力。”[10] 

  提出新理论

  1939年9月2日,中英庚款第七届留英学生22人抵达香港时,不幸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钱伟长在留学途从王竹溪那里借到拉夫著的《弹性力学的数学理论》,仔细研读后发现当时国际学术界关于弹性板壳理论十分混乱,于是,钱伟长决心寻找一种统一的以三维弹性力学为基础的内禀理论。他以高斯坐标张量表达的微分几何来表示变形和应力分析之创新思想,提出了新的统一内禀理论。[48] 
  1940年9月中旬抵达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钱伟长与自己的导师辛吉教授第一次面谈时,发现两人都在研究板壳理论,辛吉用宏观的内力素张量求得在外力作用下板壳的张量平衡方程,称之为宏观方程组,而把钱伟长的方程称为微观方程组。辛吉认为虽然两种理论所用的力学量和符号有所不同,但其实质是等同的。辛吉教授提出把两种理论合在一起,钱伟长写成一篇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发表于冯·卡门教授祝寿文集之中。爱因斯坦看后说:“这位中国青年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49]

  人物评价

  参与了筹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和自动化研究所,20世纪70年代,创立了中国力学学会理性力学和力学中的数学方法专业组。1980年又创办了中国最早的学术期刊“应用数学和力学”,促进了力学研究成果的国际学术交流。为中国的力学事业和中国力学学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科学分工做得很仔细,有什么工作他都做。(钱学森评)[50] 
  钱老先生对力学贡献很大,他是力学奠基者之一,他对后辈非常关心,他对中国的教育事业都很关心,作为上海大学校长,很关心教育事业的发展。他很重视基础科学。(谷超豪评)[51] 
  钱伟长老先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教育者,虽然这么大年纪,但还一心为中国的高等教育探索。上海大学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一个典范。(饶子和评)[52] 
  在为人方面,他用谦逊的态度为后辈树立了非常良好的楷模。(吴树青评)[53] 
  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义有祖国。(2010年感动中国颁奖词)[54]

摄影相关图片
雪后初霁天水湖,分外妖娆! 雪后初霁净土寺,分外妖娆! 雪后初霁仙人湖,分外妖娆! 一场大雪,让天水穿越到了2700年 天水人因为2018年的第一场雪耍美 天水迎来2018年的第一场雪(图) 震撼航拍:这样的安徽第一次看到 雪原鹿影(图) 大熊猫尽享冬日暖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