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6日,市民常先生和往常一样在藉河风情线徒步晨练,与平日里不同是,沿途新增的以“中国红”为主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牌让他眼前一靓,这些以“中国结”、“传统折扇”、“扬帆远航”等为主题的小品景观,不仅装点了藉河风情线,也让市民感受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的温暖。

记者了解到,目前,由市文明办在秦州打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主题公园、主题示范街等项目正在加紧施工,将在人民公园、龙城广场、藉河风情线、市区主要干道等人流密集的地方安装193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内容的宣传牌,并将解放路打造成宣传展示“天水好人”一条街。同时,市民将会在龙城广场、天河广场、人民公园等市区公共场所享受免费WiFi。

2017年,天水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新发展观为引领,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深入实施“人知人晓”“人信人守”工程,持续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有力促进了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持续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十大创建活动推进卓有成效

根据省委宣传部等十一部门关于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教育十大创建活动的实施方案,天水市结合实际,对这项工作及时安排,全面规划,加强检查督促,推动十大创建行动在各县区同步开展。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在麦积区召开了十大创建行动现场推进会,并组织观摩学习,带动全市各地创建工作全面推进。各县区在行动中以城区公园广场、主街道、居民社区为重点,构建覆盖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园景区、学校机关、社区村镇、交通网络等重点公共场所的宣传教育阵地,精心打造了一批示范点,取得初步成效。目前,由市文明办在秦州打造的主题广场、主题公园、示范街等项目正在加紧施工,将在人民公园、龙城广场、天河广场、籍河风情线沿线、市区主要干道等安装193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内容的宣传牌,并将解放路打造成宣传展示“天水好人”一条街。同时,将在人民公园、龙城广场、天河广场开通免费WiFi,通过无线网络入口界面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内容。
文艺作品征集异彩纷呈

2017年天水市以文艺创作,作品征集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路径,深入推广普及核心价值观,取得良好效果。4月份,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联合天水日报社面向基层,面向全国启动“天水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个1’文艺作品征集活动”,引起社会强烈反响、国内文艺界广泛关注,全国31个省(市、区)各界人士和美国、马来西亚华人、留学生610人积极参与,征集到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容的灯谜、原创歌曲、曲艺剧本、诗歌、童谣、楹联六大类3100多件文艺作品,评选出29件获奖作品。

开展“德润天水、感动瞬间”微作品征集活动,通过作者亲身经历、亲眼所见,用图文、音视频等方式捕捉记录令人感动的事例或瞬间,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目前,这项活动正在进行之中。
主题实践深入人心

发挥公约民约、守则规则等社会规范的积极作用,着眼规范市民行为、提高市民素质,修订完善《天水市市民文明公约》,利用印发宣传手册、制作悬挂宣传牌、媒体图解等方式,深入宣传推广,引导市民熟知熟记、广泛认同,自觉遵守。加强诚信建设,大力弘扬中华民族重信守诺的传统美德,普及诚信理念、规则意识、契约精神,开展诚信行动、诚信单位、诚信示范街区、诚信经营示范店等主题实践活动,认真组织第四批甘肃省诚信企业(中小企业)申报推荐工作,评选表彰18家银行为文明规范服务示范点。推进志愿服务。印发《天水市深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意见》,对建立覆盖市、县区、乡镇志愿服务机构,健全志愿服务制度,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作出具体安排,提出明确要求。目前,全市志愿者人数超过8万人。扶贫救困、敬老救孤、文化支教等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武山县“音乐送温暖下乡支教”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全省“最佳志愿服务项目”。
扎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

评树先进模范,用先进典型引导人。组织开展“天水好人”评选活动,每季度评选“天水好人”15名,并通过《天水日报》、天天天水网等媒体进行发布。目前,已经发布三次,共45名。评选第五届“天水美德少年”60名。推荐市级道德模范秦安县郑川村村民靳志强参评省级道德模范和全国道德模范,并荣获第五届全省道德模范和第六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推荐麦积区胡大村村民胡勤真,市直机关工委干部保得元、天水师范学院漆爱红参评“中国好人榜”,分别入选5月、7月、12月“中国好人”候选人。推动形成“群星灿烂与七星共明”的先进群体格局。

启动道德模范系列微电影工程,创作拍摄首部道德模范微电影《爱·不释手》,将第五届天水市道德模范朱召梅的感人事迹搬上银幕。创作的微电影《爱·如己初》,讲述的是清水县“一对一献爱心”贫困儿童救助协会发起人张爱霞16年如一日开展救助贫困失学儿童志愿服务活动的故事,已完成影片拍摄,年内将与观众见面。这两部微电影作品用小题材揭示大主题,用善行义举阐释价值内涵,引起强烈社会反响和市民的情感共鸣。微电影《爱·不释手》上线后,综合点击量在60万次以上,网民留言超过5万人次。微电影《爱·不释手》分别获得中国报业融合创新项目30强、中国首届公益微电影大赛“十佳”影片,省广电局、省广电总台举办的全省微电影一等奖等荣誉。微电影剧本《爱·如己初》荣获中国首届公益微电影大赛“十佳剧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