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天水>>正文
天水市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
(2016/11/30 22:21:17)  来源:天政办发〔2016〕141号  打印本页

天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天水市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天政办发〔2016〕14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属及驻市有关单位:  

  《天水市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天水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6年11月17日


天水市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 

(2016—2020年)

   “十三五”时期(2016—202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深化改革的重要时期,加快防灾减灾事业发展,对于提高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提高我市综合防灾减灾能力,依据《天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天水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及面临的形势 
  (一)“十二五”期间防灾减灾工作主要成就 
  “十二五”期间是我市自然灾害较为严重的时期之一,干旱、低温冷冻、冰雹、暴雨、洪涝等灾害多发频发,特别是2013年发生的群发性暴洪泥石流灾害,受灾面积之广、经济损失之大、破坏程度之深、涉及人员之多为历史罕见,严重影响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面对严峻灾害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减灾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有关各方密切配合,高效有序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大力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 防灾减灾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市、县(区)全部成立减灾委员会,并在民政部门设立减灾委员会办公室,综合协调职能得到有效发挥,建立起相关部门之间的灾情信息会商评估机制和减灾救灾联动机制。依据省上有关政策文件,制定出台了《天水市综合防灾减灾责任体系》、《天水市自然灾害救助办法》、《天水市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等法规政策。形成了专兼结合的防灾减灾人才队伍,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民警、民兵预备役在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骨干作用,防汛抗旱、抗震救灾、卫生防疫、气象预警监测等专业队伍不断壮大。综合减灾、应急救援、救灾捐赠的社会动员能力和社会资源整合能力明显增强。 
  2. 灾害救助应急处置水平大幅提升。编制完善了市、县 (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实施了市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市级大型避难场所、市防灾减灾教育基地等24个民政防灾减灾项目,民政综合备灾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有效应对了各类突发自然灾害,最大程度减轻了灾害损失。“十二五”以来,各类自然灾害造成全市792.08万人次受灾,29人死亡,12.73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农作物受灾面积1052.25万亩,绝收82.05万亩;倒塌房屋3.65万间,损坏房屋15.69万间;直接经济损失159.91亿元。全市共投入救助资金3.63亿元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累计救助受灾群众42.46万户次、195.3万人次,恢复重建住房1.75万户,维修加固2.56万户,确保了灾区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住处、有安全水喝、有病能医,有效维护了灾区社会稳定。 
  3. 地震监测防御能力不断提高。天水地震小区划、地震信息节点、甘肃东部地震抢险救援队建设等重要项目顺利实施,地震监测防御能力全面加强。初步建成以群测群防为基础、专业台为主、地方台站为辅的“三网一员”地震监测预报网络工作体系。建立了震害防御法制化、规范化管理制度,开展了天水城市活断层探测和地震小区划,全面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农居地震安全示范工程,开展房屋抗震设防知识和施工技术培训。大力推进防震减灾示范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及防震减灾示范企业等示范单位创建活动。 
  4. 防汛抗旱体系不断完善。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22.27平方公里,兴修水平梯田151.88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8.01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5.32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48。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86处,解决了167.15万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建成秦州区关子镇、清水县郭川乡、甘谷县大石乡等5处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局部干旱应急供水保障能力得到明显改善。基本建成以暴雨监测、山洪预警、群测群防为主要内容的山洪预警“户户知”工程,全面提升了山洪灾害防御能力。建成了省级抗旱防汛物资天水仓库,组建了8个抗旱防汛服务队,有专业技术人员269人,购置130辆拉水车、5495台(套)移动灌溉设备、24万米输水软管、6套简易净水设备。 
  5. 农林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防治成效显著。加强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的监测和预报预警,积极防治各种农林灾害,在经受低温冷冻、干旱、洪涝及条锈、晚疫、顶腐等一系列自然灾害和生物灾害的情况下,实现了农业生产平稳较快发展。2015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126.96万吨,蔬菜产量达323万吨,果品产量达173万吨。 
  6. 综合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显著提高。完成了天水新一代天气雷达的大修升级及7个国家级气象站新型自动站、前向散射能见度仪及麦积国家基本气象站称重式雨量传感器、大型蒸发传感器的建设工作。新建乡镇自动气象站27个、村级自动雨量站155个、高速公路交通自动气象站1个、土壤水分自动站7个、果林环境自动监测站4个、设施蔬菜室内小气候自动观测站1个、麦积山山岳型景区旅游气象监测预报预警服务系统1个;开发和完善了“灾害天气短临监测预警平台v2.0”、“甘肃省短临监测诊断预警预报平台”和“西北区域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系统”;完成了“天水市特色林果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应用平台”、“中小河流洪水和山洪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系统2013版”、“县级预报预警业务系统”的本地化推广应用;完成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发布系统”、“山洪地质灾害精细化气象预报预警系统”建设,气象预报、预测、预警精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增建人工防雹增雨高炮作业点46个,在麦积区南山万亩花牛苹果基地建设地面碘化银发生器,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大幅度提高。 
  7. 地质灾害防灾工作积极推进。完成国家、省级11个大型特大型地质灾害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的评审工作、“7.22”岷县漳县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和武山县黄山村集中安置点、城关镇红峪沟泥石流项目治理主体工程。严格执行项目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和评估成果报告分级备案制度,地质灾害应急机制进一步健全。 
  8. 消防救援工作不断加强。以公安消防部队为主体的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快速发展,公共消防设施体系不断完善;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力度进一步加大,火灾防控工作成效明显;农村、社区和派出所消防工作稳步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程度不断提升,全社会抗御火灾能力日益提高。 
  (二)存在问题 
  1. 防灾减灾应急指挥和信息管理综合平台尚不完善。各级政府防灾减灾信息集成、智能化处理及公共服务水平还较低,部门协调联动机制还不顺畅,建立信息畅通、协调有力、联动联防、运转高效的常态化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决策和协调机制刻不容缓。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传输和传播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2. 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有待加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我防范风险能力需进一步提高,民间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3. 防灾减灾投入不足。减灾装备建设滞后,救灾物资储备品种单一、数量有限,应急保障能力不高,农村防灾减灾能力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三)面临形势 
  我市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属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特殊的地理位置、地质构造和气候条件,决定了我市是一个自然灾害易发多发地区,各类灾害呈现持续性、群发性、突发性、频发性的特点。主要灾害有水旱灾害,寒潮、霜冻、暴雨、冰雹等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以及森林火灾和生物灾害等。各类自然灾害中,以气象灾害最为常见,正常年份平均占比达到88.5%,其他灾害主要有暴雨诱发的河流洪水、山洪、地质灾害等。未来五年,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我市区域性洪涝、干旱、低温冻害、暴雨、冰雹及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出现的风险进一步加大,对灾害防御与应急处置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有利条件 
  1. 经济健康发展为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我市通过深入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特别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西部大开发、“关中—天水经济区”、六盘山片区扶贫攻坚、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和全市“123456”精准扶贫推进行动计划等重大发展战略为开展综合防灾减灾工作提供经济社会基础和坚实物质保障。 
  2. 重视防灾减灾事业成为各界的共识。市、县(区)党委、政府将防灾减灾当作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防灾减灾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民间组织、社会团体、基层自治组织、企业、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积极投身防灾减灾工作,日益成为防灾减灾的重要力量。 
  3. 重特大自然灾害抗灾救灾工作积累了实践经验。近年来,我市在抗击各类重特大自然灾害,特别是2008年“5.12”地震和2013年群发性暴洪泥石流灾害的工作实践中,成功应对了抗震救灾及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考验,为政府、社会及公众积极开展防灾减灾提供了宝贵经验。  
  二、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依法防灾减灾、依靠科技进步、强化为民理念,充分发挥政府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积极调动各方力量,不断完善自然灾害管理和应急救援工作机制,切实提高防灾减灾综合能力和实效,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1. 以人为本,依靠科学。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作为防灾减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强科技在综合防灾减灾领域的应用,有效提升防灾减灾水平。 
  2.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各级政府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加强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的重要作用。 
  3. 预防为主,综合减灾。坚持防灾、抗灾和救灾相结合,综合推进灾害管理各方面和各环节的工作。 
  4. 依法防灾,依法减灾。通过制定、实施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进一步健全应急抢险指挥及防灾减灾法律体系,依法依规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三)规划目标  
  1. 健全体制机制。全市防灾减灾体系逐步完善,实现市、县(区)各类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全覆盖,促进市减灾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化建设,实现指挥中心与省应急指挥平台及其他专业部门和各县(区)应急指挥平台互联互通,综合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提高。理顺灾害管理体制,将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纳入统一管理范围,加强组织协调,强化部门沟通配合。健全受灾群众生活保障体系,建立救灾资金长效保障机制,完善灾害救助政策,加强救灾款物的使用和监管,提升灾害救助精细化管理水平。完善全市各级防灾减灾法规政策体系、灾害防治体系、监测预警体系及应急处置体系,形成体系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综合防灾减灾体制机制。 
  2. 减少灾害损失。自然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在同等致灾强度下较“十二五”期间明显下降,年均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控制在1.5%以内。自然灾害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进一步降低,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3. 提高综合能力。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体系更加健全,综合减灾能力显著增强。推进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逐步建设市、县(区)、乡镇(街道)三级救灾物资储备网络,确保自然灾害发生后12小时内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得到初步救助,逐步提高受灾群众生活救助补助水平。进一步加强综合防灾减灾人才队伍及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每个城乡社区至少有1名灾害信息员。加强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应急体系建设,提升防灾减灾信息化、应急管理科学化水平。 
  4. 分散灾害风险。将保险业纳入防灾减灾体系,探索建立多层次的自然灾害风险分散机制,鼓励各级政府、企业、个人通过购买保险分散风险,不断扩大保险覆盖面,充分发挥保险经济补偿优势。 
  三、主要任务 
  (一)健全防灾减灾综合协调机制。坚持各级政府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强化市减灾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作用,明晰减灾委员会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及时修订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健全各单位之间的协调联动、信息互通、资源共享、队伍共用等机制。完善社会动员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志愿者参与防灾减灾工作,充分发挥其在灾害防御、紧急救援、医疗救助、卫生防疫、恢复重建、灾后心理干预等方面作用。发挥公益慈善机构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完善全市自然灾害社会捐赠管理机制,加强对捐赠款物的监管。 
  (二)完善灾害信息管理体系。全面推进市、县(区)救灾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依托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络,规范技术标准,充分整合利用现有专业系统资源,到“十三五”末,建立救灾应急通讯平台、信息平台、决策平台、调度平台及其配套的安全系统和标准规范,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完善报灾体系,开通乡镇灾情报送系统,提高报灾的及时、准确、统一性。加强对各类灾害风险隐患的调查摸底、分析评估,建立综合灾害风险数据库。健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发布机制,提高灾害预报预警的准确度。 
  (三)加强监测防御工程建设。建立健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工程治理、应急排危除险、避让搬迁安置综合防治,防洪减灾工程和非工程建设等防灾减灾重点工程的建设,提高重特大自然灾害的工程防御能力。加强应急避难场所等基层防灾减灾基础设施规划和城市重点工程活断层探测,严格落实建设工程防灾减灾设防标准,提高人员密集场所、重大建设工程和生命线工程的抗灾性能。  
  (四)提升救灾物资储备能力。通过新建、改扩建等方式,加快全市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到“十三五”末,救灾物资储备库县级实现全覆盖,在全市形成以市级库为核心、县级库为配套、中心乡镇物资储备站为补充的救灾物资储备网络系统。加大物资储备力度,充分发挥好救灾仓库的备灾功能,建立救灾物资的保障和供应工作机制,实现社会储备与专业储备的有机结合,全面提高救灾物资应急保障能力。 
  (五)兴建救灾应急避难场所。避难场所实现县级以上全覆盖,综合利用城市社区服务设施、公园、广场、农村村委会、中小学校和其他公共活动场所现有设施,采取确认、修缮、新建等方式,在灾害易发高发和居民集中居住地,合理布局和建设应急避难点。 
  (六)夯实灾害应急救助工作基础。加强应急通信、专用车辆、网络办公等技术装备建设,提高应急救助保障能力。市、县(区)防灾减灾有关部门优先保障救灾所需交通工具,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高、地理复杂交通不便的地区根据需求配置灾情信息采集和灾害应急通信等终端设备,提高基层减灾救灾科技水平和工作效率。 
  (七)拓宽综合减灾资金渠道。完善减灾事业发展经费投入机制和救灾资金分级负担制度,将综合减灾事业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根据减灾工作需要和财力可能,逐步提高保障标准;拓宽筹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参与防灾减灾项目建设,探索通过金融、保险等多元化机制实现自然灾害的经济补偿与损失转移分担。全力推进救灾资金管理制度化建设,不断规范救灾款物使用程序,加强对防灾减灾资金物资投入和使用的监管,提高救灾款物使用效益。 
  (八)加强城乡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健全城乡基层防灾减灾体制机制,提高基层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水平,通过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完善乡镇(街道)、村(社区)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并适时组织演练,不断提高城乡基层防灾减灾能力。 
  (九)壮大防灾减灾专业人才队伍。全面推进防灾减灾人才战略实施,扩充队伍总量,优化队伍结构,完善队伍管理,提高队伍素质,形成以防灾减灾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为骨干力量,以应急救援队伍为突击力量,以防灾减灾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为辅助力量的防灾减灾队伍。加强救灾抢险队伍建设,定期开展针对性训练和技能培训,培育和发展“一队多用、专兼结合、军民结合、平战结合”的救灾抢险专业队伍。健全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与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强基层减灾救灾队伍建设,规范灾害信息员管理,积极推行灾害信息员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十)深化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强化各级政府的防灾减灾责任意识,提升社会各界的防灾减灾意识,完善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新闻媒体等合作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的工作机制。充分结合“国际减灾日”、“世界气象日”、“世界地球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全国土地日”等活动,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防灾减灾的文化氛围。积极推进各级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基地建设,大力开展防灾避险应急演练,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临灾避险能力。 
  四、重点项目(43类项目,总投资441244.35万元) 
  (一)民政减灾项目(6类项目,总投资14408万元) 
  1. 救灾应急队伍体系建设,总投资1185万元。投资800万元,完成天水市防灾减灾培训中心项目建设;投资285万元,完成市级灾害信息员职业技能鉴定站项目建设;开展各级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及教育培训,到2020年,建成5000人的灾害信息员队伍,每年培训费20万元,共100万元。 
  2. 灾情管理制度建设,总投资350万元。开通乡镇报灾系统,配备办公自动化设备,提高灾情管理的技术支撑,每县区投资50万元。 
  3. 救灾物资储备能力建设。建成清水、甘谷、秦州救灾物资储备库,实现救灾物资仓库县级以上全覆盖。在交通便利、人口密集、有条件的中心乡镇,建成一批区域性救灾物资储备站。县区救灾物资储备库每个360万元,总投资1080万元。 
  4. 救灾装备建设。市、县(区)民政部门配备卫星电话、北斗导航定位终端、北斗手持报灾终端设备等应急通讯装备;乡镇(街道)、村(社区)配备救灾专用交通工具、应急通讯设备、北斗手持报灾终端设备及计算机、传真机、打印机、数码相机和摄像机等办公设备。市级投资86万元,每县区投资65万元,每乡镇(街道)投资5万元,每村投资1.5万元,总投资5053万元。 
  5. 救灾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建成市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指挥平台,配备预警系统、GPS卫星定位系统、不间断电源系统、图像显示系统、数字会议系统,建成调度室、网络信息室、数据处理中心及通讯设备室等设施;建成县(区)和乡镇(街道)自然灾害应急指挥中心。市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建设投资360万元,每县区投资100万元,每乡镇(街道)投资30万元,总投资4750万元。  
  6. 应急避灾场所建设。建成武山、张家川2个中型避难场所,实现应急避难场所县级以上全覆盖。全市各乡镇全部建成小型避难场所。每个中型避难场所投资380万元,每个小型避难场所投资10万元,总投资1990万元。 
  (二)防震减灾项目(8类项目,总投资3590万元) 
  1. 增建地震观测台项目。结合天水市地震观测台网布局,加密和优化天水市地震观测台网布局,按测震台密度间距小于100公里要求,全市新建7个基准测震观测台,每个县区至少建立一个地震监测台站或前兆观测台站,总投资500万元。 
  2. 天水市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及天水市地震局、天水市地震监测预报中心搬迁改造。(1)建设天水市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功能齐全、统一高效的地震应急总指挥系统。(2)搬迁改造天水市地震局及监测预报中心办公场所,建设具有防震减灾科普宣教教育基地、地震科学研究中心等多功能办公场所,总投资300万元。 
  3. 城市震害预测与地震灾害评估系统建设。在现有震害预测数据库的基础上,对市区及县城区等人口密集区域的震害预测数据库进行更新,建立地震灾害数学模拟系统,对将要发生的不同级别地震在不同区域造成的灾害进行快速评估,为地震应急和抗震救灾服务,总投资210万元。 
  4. 农村民居基础资料调查和抗震能力评估。有重点、分层次地对农村民居抗震能力、房屋结构、建筑材料等进行基础调查和抗震性能鉴定评估,为震害防御技术研究和地震应急、救援提供依据。按照“抗震安全、基本安全、不安全”三个等级对农村民居进行评估分类,建立基础数据库,完善相关台帐,开展农居地震安全工程普查,推进农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夯实工作基础,总投资140万元。 
  5. 农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推广已开发的农村民居抗震防震技术措施,提高农村民居的抗震防震能力。同时,开展宣传动员,农村工匠技术人员培训。提出适合我市农村经济承受能力和满足抗震设防要求的抗震防震技术,编制不同类型的农村民居抗震技术规程和抗震建造、加固图集,指导农民进行民居的建造和加固,为提高农村民居的综合抗震能力提供技术支撑,总投资320万元。 
  6. 防震减灾示范单位创建。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和防震减灾示范企业的创建活动。每个县区每年创建1-2所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或示范基地,创建1-2个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全市每年创建2-4个省级示范单位,积极推进防震减灾示范市、县创建,总投资280万元。 
  7. 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和救援力量建设。(1)地震应急救援装备库建设,扩充和完善甘肃东部地震紧急救援队装备库。(2)社区地震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组建社区地震救援志愿者队伍,配备必需的抢险救灾设备和个人装备,总投资200万元。 
  8. 地震预警系统建设。建设天水市地震预警系统,包括地震信息采集系统、电视地震预警系统及地震预警终端,新建115个监测站,在学校、医院等人流量密集场所增设200套地震自动响应预警终端,总投资1640万元。 
  (三)水利防洪减灾项目(4类项目,总投资165344万元) 
  1. 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施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新建25处,改造214处,总投资105760万元。 
  2. 江河主要支流及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修建渭河干流武山县车家川至山丹河口段、葫芦河秦安县李河至刘沟村段、秦安县清水河五营赵洼大桥至莲花仁义大桥等18处治理工程,新建及维修加固堤防220公里,总投资46584万元。 
  3. 重点山洪沟道治理工程。实施秦州区平峪沟、甘谷县大小沙沟、麦积区东柯河流域、武山县榜沙河、武山县桦树沟、秦安县清水河沟等6处山洪灾害防治工程,修建堤防及排洪渠101公里,护岸120公里,总投资7500万元。 
  4. 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项目。在全市实施自动监测站网补充建设工程,升级完善监测预警平台,开展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及成果检验、率定和复核工作,补充完善预警设施设备,开展群测群防体系和综合保障体系建设,总投资5500万元。 
  (四)农业减灾项目(6类项目,总投资6920万元) 
  1. 天水市农药质量检测中心。建设农药质量检测中心,购置农药质量检测仪器设备100台(套),总投资2000万元。 
  2. 天水市苹果非疫区疫情监测站。建设苹果疫情监测用房、应急防治药品药械库和标准病虫监测场,购置疫情检验监测与扑灭仪器设备90台(套),总投资2000万元。 
  3. 张家川县小麦病虫害远程预警监测系统。在张家川县布置20个小麦病虫害远程预警远程监测点,总投资200万元。 
  4. 甘谷县危险性有害生物检疫防疫系统建设。建立县级中心检疫室1处,在磐安镇、六峰镇、安远镇和新兴镇等蔬菜主产区及白云蔬菜物流中心各建设检疫检测室1处,建立苹果非疫区疫情监测站1处,建设南北山区苹果非疫区基地2处,控制面积10万亩以上,总投资700万元。 
  5. 武山县重大病虫害防治项目。完成武山县21万亩冬小麦及16万亩马铃薯病虫害的防治工程,总投资1000万元。 
  6. 甘谷县农作物重大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示范县建设。选拔培训村级植保员405名,建立专业化防治队伍61个,配备先进防控设备1000台(套);建立重大农作物病虫害防控示范区5处,控制面积20万亩以上,总投资1020万元。 
  (五)林业减灾项目(5类项目,总投资20415.35万元) 
  1. 天水市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项目。新建国家级森林防火物资储备库及办公和相关附属用房,购置装卸、安防、通讯、办公、交通及供电消防等设备设施,总投资468万元。 
  2. 天水市森林重点火险区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在天水市(市级)、秦州区、麦积区和武山县建设森林火情瞭望监测系统、森林防火道路、森林防火宣教系统、物资储备库及扑火机具装备,总投资1485万元。 
  3. 果品产业抵御自然灾害设施建设工程。在灾害多发区域重点示范推广果园三防棚、防霜机、防雹网等技术措施,建设樱桃防霜冻、防雹、防雨三防棚0.25万亩,建设防雹网1万亩、覆黑膜50万亩,推广防霜机1000台、烟雾发生器10000个,总投资14400万元。 
  4. 森林病虫害防控工程。建立社会化森林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年均有害生物防治面积100万亩以上,总投资3000万元。 
  5. 中央政策性森林保险项目。将我市212.47万亩国家级公益林全部纳入政策性森林保险范围,每年投资212.47万元,总投资1062.35万元。 
  (六)气象监测预报项目(4类项目,总投资10105万元) 
  1. 完善气象灾害综合监测系统(共4个分项,总投资3711万元) 
  (1)乡镇(村)新型自动气象站建设、改造工程。在无多要素自动气象站的乡镇新建新型6要素自动气象站13个;升级改造20个2-5要素乡镇自动气象站为6要素新型骨干自动气象站;在多灾区行政(自然)村加密新建新型自动雨量站10个,总投资406万元。 
  (2)农林生态气象环境监测站网建设工程。升级改造土壤水分自动站7个,新建土壤水分自动站8个;升级改造林(果)牧区自动气象站3个,新建6要素新型自动气象站3个;完善农田小气候自动监测站网,新建果林(蔬菜)小气候环境自动监测站7个,总投资262万元。 
  (3)专业气象环境监测站网建设工程。升级改造景区5要素自动气象站4个,新建景区6要素新型自动气象站4个、大气负离子自动监测站3个,新建高速公路交通自动气象站3个,总投资213万元。 
  (4)天水新一代天气雷达站迁建工程。根据天水军民合用机场迁建工程进展,有序迁建天水新一代天气雷达站,完成新址勘选、土地征用、雷达主机及备件购置,雷达塔楼及业务用房、专用通信光缆、供电设施、防雷设施、配套设施等建设,总投资2830万元。 
  2. 完善气象预警信息发布及传播体系(共2个分项,总投资3000万元) 
  (1)市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建设。在市气象局建立市级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购置服务器、防火墙,完善管理平台、发布平台,建立“12379”短号受众群组和运行管理机制,实现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的多部门接入和统一发布,总投资300万元。 
  (2)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在6个有关县区继续开展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村村响”系统建设,总投资2700万元。 
  3.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建设工程(共3个分项,总投资2554万元) 
  (1)新型高效人工增雨(雪)防雹地面作业系统建设。更新现有人工增雨(雪)防雹高炮71门、人工增雨(雪)火箭发射设备7部及作业车辆7辆。在冰雹多发区和防御薄弱区新增高炮35门、火箭发射设备7部、作业车辆7辆,总投资944万元。 
  (2)标准化人工增雨(雪)标准化作业点建设。对现有高炮作业点中未达到标准化的25个作业点进行改造扩建,新建标准化高炮作业点35个,总投资1500万元。 
  (3)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平台建设。建成具有实时信息监控、数据处理分析、作业决策指挥、作业信息反馈、作业效果评估检验及设备和人员管理等功能的市、县两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平台,总投资110万元。 
  4. 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创建工程(总投资840万元) 
  在各县区开展全国气象灾害防御示范乡镇创建工程,总投资840万元。 
  (七)地质灾害防治项目(8类项目,总投资220462万元) 
  1. 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在清水县、张家川县实施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项目,总投资400万元。 
  2. 重要城镇地质灾害勘查和年度地质灾害排查。对秦州区娘娘坝镇、武山县城关镇、秦安县兴国镇、清水县永清镇等34个重要城镇开展地质灾害勘查,在全市范围进行年度地质灾害排查,总投资3400万元。 
  3. 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每年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群测群防,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开展以当地民众为主体的监测、预报、预防工作。群测群防队员补助500元/人月,群测群防点简易监测设施810元/处,总投资11084万元。 
  4. 监测预警示范区建设。在我市17个地质灾害点,建设专业监测示范点,投资3276万元,建设巩平观测站、刘家堡观测站、新阳观测站等13个地质灾害野外观测站,投资1480万元。总投资4756万元。 
  5. 地质灾害搬迁避让工程。对全市各乡镇262处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居民点实施整村搬迁或搬迁避让避险工程,搬迁户数15307户,总投资61228万元。 
  6.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开展61处大型、特大型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总投资137680万元。 
  7. 市县两级应急能力建设。加强市县两级应对突发地质灾害应急能力建设,建设应急信息平台,建立并更新监测预警信息系统,购置和维护地质灾害视频监测及仪器设备,总投资554万元。 
  8. 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建设。在各县区建设68处地质灾害应急避险场所,总投资1360万元。 
  (八)消防项目(2类项目) 
  1. 消防信息化建设。逐年配备动中通卫星车、通信无人飞行器等装备,全面实现协同作战区域全覆盖、无盲区、立体化的通信模式;升级优化消防基础网络,消防支队实现高清接入,实现高质量、超高速、大容量传输;建立消防“大数据”应用平台,并能应用于手机、掌上电脑等终端,全面实现火灾防控预警自动化、灭火救援指挥智能化和消防管理工作信息化。  
  2. 消防队站建设。完成武山中队、秦安中队、张家川中队的建设工作,天水郡中队异地迁建及二十里铺中队、训练基地、战保大队建设。新建成的消防中队按照《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配齐灭火抢险救援和战勤保障装备;进一步优化装备结构,逐年配备地震、石油化工、山岳、水域等专业化救援装备。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结合本地和本行业实际,按照《规划》要求,优化、整合各类减灾资源,统筹确保《规划》重点项目的落实。强化各级政府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和各级减灾委员会的综合协调职能,完善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社会参与、分工合作的防灾减灾决策和运行机制。完善防灾减灾工作绩效评估、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二)加大资金投入,健全减灾资金保障机制。市、县(区)政府要建立健全减灾事业发展经费投入机制,将综合减灾事业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根据减灾工作需要和财力可能,逐步提高灾害救助标准,完善救灾补助项目。拓宽筹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参与防灾减灾项目建设。加强对防灾减灾资金、物资管理使用的监管。 
  (三)完善制度体系,确保防灾减灾工作规范运行。市、县(区)政府要以提高综合减灾能力和水平为核心,以创新完善制度机制为手段,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各级涉灾法规制度、应急预案和应急处置规程等,加强综合减灾法制建设。 
  (四)强化科技支撑,提高防灾减灾工作技术水平。加强减灾救灾技术装备建设,全面提高减灾救灾科技水平和技术支撑能力。积极推进综合减灾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实务经验丰富的专业服务和管理队伍,为我市综合减灾工作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五)深化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不断推进政务公开,提高防灾减灾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组织开展防灾避险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大力提升全社会识灾、避灾、防灾、救灾能力。 


  附件:略。 


相 关 新 闻

·秦安县召开防灾减灾重点工作安排会(图)·秦安县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演练活动(图) 
·甘谷开展2016年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活动(组图)·清水县开展第八个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组图)
·清水县开展5.12“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活动(组图)·秦安县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演练活动(组图)
·张家川县开展“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活动(组图) ·秦安县开展“防灾减灾日”宣传演练活动(组图)
·麦积区开展全国第六个“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图)·清水县开展“5.12防灾减灾日”宣传活动(图)

新 闻 推 荐

王锐在张家川县宣讲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习近平: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文艺高峰(图)
·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30日召开会议
·李克强总理11月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
·中国购俄苏35合同生变?国防部称正按计划进行
·中国军队加强中缅边境巡逻管控和安全防护
·日防省讨论引进萨德 国防部:勿拿朝威胁做借口
·美中情局局长警告特朗普:废止伊核协议愚蠢至极
·杜特尔特回应总统卫队车队遭袭:可以来场枪战
·喜大普奔!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非遗成功!
·美调查报告称人为失误导致误炸叙利亚政府军(图)
·国台办谈台方干预香港事务、陆生赴台减少等热点
最 新 图 片
王锐在张家川县宣讲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郝文杰副市长深入市工信委调研(图) 陈冠英 张维萍书画艺术作品——十二生肖扇面 蒲军看望正在拍摄的微电影《爱·不释手》剧 张建杰副市长走访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图) 天水艺术学校第七届舞蹈大赛掠影(组图)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天水资讯
·天水市防灾减灾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
·天水市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实施方案
·王锐在张家川县宣讲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图)
·天水市食药监局召开安全生产工作安排部署会(图)
·天水市一院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专题会议(图)
·秦安县召开2017年度重点党报党刊征订发行工作(图)
·王国先在秦州区开展双联“大走访回头看”活动
·秦州区城乡环卫局开展建筑工地防尘措施排查活动(图)
·郝文杰副市长深入市工信委调研(图)
·秦州区住建局召开安全生产工作紧急安排会(图)
·张家川县召开精神卫生工作推进会(图)
·麦积区专题安排部署建设国土领域安全生产工作(图)
·清水召开第四季度重大政策实施情况审计工作进点会
·天水市商务局召开市区煤炭市场管控工作联席会议(图)
·天水市举行2016年度电梯突发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图)
·王彦军参加秦安县成投公司干部职工会议(图)
·张家川交警大队严厉整治三轮载客摩托车(图)
·陈冠英 张维萍书画艺术作品——十二生肖扇面(图)
·李建中深入双联点下马村开展送技术送爱心活动(图)
·科技兴渔 名贵鳟鱼落户武山(组图)
·甘谷县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组图)
·索鸿宾调研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组图)
·甘谷县委宣讲团深入各单位宣讲六中全会精神(三)
·【甘肃卫视】秦州区:大查大比助推扶贫攻坚上台阶(视
·蒲军看望正在拍摄的微电影《爱·不释手》剧组(图)
 文化历史
·原来这些参加过长征的开国元勋也当过老师(组图)
·故宫6大殿百年首次亮灯 帝后婚房奢华逼人(图)
·武则天除罪金简现身长沙 上刻5个生造字(图)
·中国书协清理18名会员 16人有官方背景 
·这幅中国油画卖了2.36亿港元!快来看看长啥样
·丙申年猴票上市后遭抢 10天内价格涨21倍(图)
·海昏侯墓主棺外棺盖揭开 内棺现站立“神鸟”
·“小雪”到来:农家腌腊肉(图)
·2300年前古墓中现古代桌游:已失传1500年
·一幅画:40年前80元 今晚1.84亿成交(图)
·李叔同作品《半裸女像》亮相 曾消失近百年(图)
·汉代“第一吻”文物走红:双手互执相亲(图)
·致远舰最后十分钟:剧烈爆炸 船员烈火中坚守
·习仲勋夫人齐心抗战往事 专著首次揭秘(图)
·周恩来侄子披露:总理否认下令击落林彪座机
 博 客
·烟雨阁:初冬龟凤山
·佟家宝:又见丢手娟
·烟雨阁:可爱的小鸟
·梅江村快乐的孩子们
·高原:姨姨
·高原:农村婚事
·走进梅江村寻找乡村记忆
·乡村里的馓面饭
 播 客

·《祖脉天水》第四集
·《祖脉天水》第三集
·《祖脉天水》第二集
·《祖脉天水》第一集
·天水在线航拍平安牧场视频震撼
·《天南地北天水人》郭霁红(上)
·第三届“环烟铺樱桃园”山地自
·樱桃红时,我在天水等你
 娱 乐

·张柏芝吊带背心搭丸子头亮相 这造型美回18岁(图)
·演员替身乱象:拿1亿片酬 拍2天戏后全用替身
·金马奖落幕:影后开出双黄蛋 冯小刚夺最佳导演
·冯小刚:官员为求自保而宁左勿右是最大腐败(图)
·林丹出轨门小三致歉:不能原谅自己 没有炒作
·央视春晚四大分会场曝光:杭州天津西昌桂林
·原来身材这么好!马丽晒照要胸有胸要腿有腿(图)
·春晚老人回归 姜昆30年后再讲《虎口遐想》
·辣妈好美!章子怡传媒盛典登台致辞笑颜如花(图)
·清纯又火辣!冉莹颖连连晒美照 差别真的大(图)

 社 会
·罗一笑父亲承认有两套房 治疗费用能报销90%
·男生进女宿舍修电脑 宿管大妈霸气回复引围观
·大学生发明停车神器 停12辆车只占2.5辆车空间(图)
·女子身绑64部手机入境被查 22部藏在裆部(图)
·95后女主播直播大尺度淫秽视频 获刑4年罚10万
·睡衣女司机开车出库 从负三楼到负二楼连撞8车
·香港金条大劫案:通缉5匪 零安保运输震惊警方
·“小马云”成名之后与人合影 哥哥被合影者推开
·韩国高中生抗议朴槿惠 意外引发中国网友共鸣
·台湾女留学生不满被列中国籍 结果被改“无国籍”

经营许可证编号:甘B2-20050006 Copyright 2005-2006  天水在线网站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938-8218028 13893879576 QQ:57530489 邮箱:tswjy@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