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天水>>正文
全市文化产业建设项目巡礼(组图)
(2016-8-1 15:06:52)  来源:天水在线  打印本页

“乡村舞台”成农民精神阵地 

——全市文化产业建设项目巡礼之一 

  盛夏时节,行走于美丽如画、气候宜人的天水大地,眼中所见的是一个个美观大方的“乡村舞台”,一座座功能齐全的农村社区文化大院,以及一支支群众自乐班的闪亮登场……这一切正是我市依托“乡村舞台”建设,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

  自2013年底全省“乡村舞台”建设工程启动以来,两年多的时间里,我市全面掀起“乡村舞台”建设的浪潮。截至目前,全市共建“乡村舞台”2491个,组建民间自办文化社团4215个,完成乡镇综合文化站达标建设任务71个。不论从数量增长、内容充实到布局完善、特色凸显,再到管理创新,我市的“乡村舞台”建设迈出了一个又一个坚实步伐,奏出了一个又一个铿锵音符。

(秦安老调)

  “乡村舞台”提升农民文化素养

  “今天我们要剪蝴蝶的造型,需要注意的是,因为蝴蝶的翅膀周围有很多小细齿,所以剪的时候一定要细心,不能着急。只要大家认真,就一定能剪好……”

  7月11日上午,在位于秦安县凤山新村的耘春堂梅霞剪纸培训基地,一堂免费剪纸培训课正在进行,七八位剪纸爱好者围坐在桌子周围,跟着耘春堂创办人安梅霞学习剪纸技艺。在安梅霞的指点下,不一会儿的功夫,一只只鲜活生动的剪纸蝴蝶就出现在大家眼前。

  “我从小就对剪纸比较熟悉,知道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非常喜欢。像我们这些农村妇女,平日里在家除了干家务就是带孩子,来这里学习剪纸不但能有一技之长,而且还能在家里搞产业经营,我觉得非常好!”46岁的学员苟红荷感慨地说。

  来自秦安县莲花镇的学员高彩顺告诉记者,自己最初是被网络上安梅霞剪的一幅《女娲补天》剪纸作品所吸引才来学剪纸的。“安老师教得很认真。现在,每周一次的免费培训课上完后,她还会用手机把培训课录成视频,带回去再给其他的姐妹们教。”高彩顺高兴地说:“自从开始学习剪纸后,大家在一起时说闲话的人少了,研究剪纸技艺的人多了,感觉生活也更有意思了。”

  “我自己喜欢剪纸,以前就是在家里剪,当有人到家里来学时我就教他们。去年培训基地成立后,因为有了场地,我开始以培训班的形式免费为更多的人教剪纸,现在培训班学员里除了周边三四个乡镇的学员之外,还有不少其他乡镇的剪纸爱好者慕名前来学习。通过大家学习、创作,不但能宣传当地的民间文化艺术,还能将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下去。”采访中,剪纸培训基地负责人安梅霞说,创办这个基地的目的就是力求培养更多的剪纸爱好者,同时给农村妇女提供平台,共同研究生产一些具有本地特色的手工艺术品。

  据了解,耘春堂梅霞剪纸培训基地成立于2015年7月,一年可以培训农村妇女200多人。如今在秦安,以“安梅霞剪纸”、“王尹草编”和“中山麦秆画”为代表的民间文化产品随着当前市场的发展和电商进村等一系列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开始逐步商品化,搭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更进一步推动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

  立足于“乡村舞台”建设,我市在文化社团建设方面,因地制宜,积极组织农村非遗传承人、民间艺人等乡土人才,成立组建民间自办文化社团4215个,并配备群众文化辅导员、设施,经常开展贴近实际、小型多样的活动,这些自办文化社团中,非物质文化类社团不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发展了重要作用,还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乡村舞台”成农民文化生活新阵地

  “大家注意了,今天中午文艺爱好者都到村委会文艺宣传队排练节目。”

  7月14日上午,听到村广播里通知今天排练节目,甘谷县新兴镇康家滩村文艺宣传队的队员们一大早忙完地里的活计就陆续赶了过来,他们要趁着中午时间再排练一下节目。“平时遇到下雨天、农闲时,我们文艺宣传队的队员可是说唱就唱,说演就演……”说话间,已78岁高龄的文艺宣传队成员康元德就已经哼唱着手舞足蹈起来。

  上午11时许,随着排练正式开始,28岁的宣传队队员牛珍珍首先登场,为大家来了一段快板《精准扶贫》。“精准扶贫开良方,三社合一紧跟上。三社合一有啥好,两点三队一园一院笑声高。电子商务点,便民服务点,方便群众又新鲜。农机队、环卫队、又跳又唱是宣传队……”“这段快板可是县文广局局长牛勃专门为我们康家滩村文艺宣传队创作的,我们通过‘乡村舞台’演出时再说给村民听,大家听后都很受鼓舞呢!”牛珍珍自豪地说。

  随着快板一停,紧接着秦腔《赶坡》、秧歌《割麦》便轮番上演……“我们村老一辈唱皮影戏很出名,所以村里多才多艺、喜欢文艺表演的人特别多。农闲时,村民们除了打篮球、下棋,就是爱搞文艺,所以大多村民都是农忙干活,放下锄头就变成‘文艺人’了!”刚结束表演的康家滩村文艺宣传队队长康龙义说。

  自“乡村舞台”建设工程启动以来,康家滩村将文艺爱好者们组织起来,利用农闲时间,依托“乡村舞台”引导村民参与到各种群众文化活动中来,使其成为群众文化生活的新阵地。

  目前,康家滩村已组建起秧歌队、舞狮队、武术队、广场舞队等多个队伍,人员也从刚开始的十几人,发展到现在的六七十人。康龙义深有感触地说:“这都是双联行动和‘乡村舞台’建设给我们村注入的活力!”

  现如今,康家滩村也只是全市已建成的2491个“乡村舞台”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把“乡村舞台”建设作为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内涵,推动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整合资源、建设场地等措施,引导广大农民群众在“乡村舞台”上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让他们从台下走到台上,由观众变成演员,真正实现“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从而探索走出更好服务百姓文化生活的新路子,把“乡村舞台”变成农民群众新的精神阵地。   (天水日报记者洪波 )

留住历史的根 

——全市重点文化建设工程巡礼之二

(清水县贾川乡梅江村57号院百年土灶)

  2015年11月,位于清水县贾川乡梅江自然村,占地面积310多平方米的梅江村乡村记忆博物馆建成并向村民和游客免费开放。该馆以“农耕文化”为主题,通过展示村民使用过的老旧物件,反映了梅江村群众生活传统、劳作传承、民间习俗以及村庄的历史变迁,从而“让村民看得见过去、留得住记忆、记得住乡愁。”

(清水县贾川乡梅江村乡村记忆博物馆)

  根据考证,梅江村已有600多年历史,村内现存的6处古民居,其建筑布局是典型的明清中期四合院组合风格,悬梁土木结构,粗柱宽廊,直棂隔窗,雕刻精美。特别是现存的3棵明代古槐,使整个村庄显得更具有较高研究与观赏价值。

清水县贾川乡梅江村

  漫步于这个小村落,村民们至今仍旧以传统方式劳作、生活,村庄内每一座古民居,每一棵古树,每一条村路,处处都保留着曾经的记忆。“梅江村是我们县唯一被国家列入传统村落保护名录的村庄,其村庄本身就是一座古民居建筑博物馆。”谈及对梅江村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清水县贾川乡梅江村党支部书记胡小军告诉记者,为了加大对梅江村的保护力度,该乡已委托天水城乡设计院编制了《贾川乡梅江村古村落保护发展规划》,下一步,他们将以乡村记忆博物馆建设为载体,对濒危的重点古建筑进行抢救修缮,并对村庄内的古墓、古巷道、古石碑、古庙等遗址进一步挖掘保护。

(秦安县报刊展览馆)

  7月12日,记者在秦安县报刊展览馆看到,馆内所藏的报刊从现在一直可以追溯到雍正元年,这些珍贵的报刊吸引了不少群众前来参观。秦安县安伏乡63岁的村民刘国顺感慨地说:“虽然我是第一次参观报刊博物馆,但能看到这么多珍贵的报刊,而且很多报刊的新闻都是我们曾经经历过的,感觉非常好。”

(清水县贾川乡梅江村乡村记忆博物馆)

  今年以来,我市“历史再现”工程建设工作坚持分类建设的原则:一是突出传统历史文化分布优势,新建了古建筑艺术传承展示利用类博物馆12个;二是突出农耕文化分布优势,新建了生产、生活等实物类乡村记忆博物馆23个;三是突出文化产业发展优势,新建了传统文化产品手工制作类博物馆7个;四是突出文化和旅游资源融合优势,新建了农耕文化传习基地9个;五是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新建了木雕、剪纸、编织等手工制作类博物馆12个。截至6月底,全市已建成各类历史再现博物馆63个,新增馆舍面积1.8万余平方米,征集各类实物7万余件,其中馆藏实物超过1万件的有2家,2000—5000件的有3家。举办各类专题活动300余场次,参与群众达3万余人次,受益群众近50多万人次,已超额完成“历史再现”工程建设任务。   

建设文化集市 打造交流平台 

——全市重点文化建设工程巡礼之三 

  从实施“文化立市”到提出培育发展文化产业园区,2014年以来,随着一批重大项目的规划实施和重点文化产业基地的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在建设“文化集市”方面,我市利用丰富的文化产业资源,用现代经营理念、营销手段、资本运作方式和互联网技术改造提升民间民俗工艺品的传统运营模式,探索出一条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之路。

  我市先后将武山县山丹镇贺店村的玉雕文化集市、清水县红堡镇红堡村的庞公玉文化集市确定为全市“文化集市”试点村,依托农家书屋、新华书店农村网点、专业协会等进行先行先试。探索建立联系全市农村基层的民间民俗工艺品产供销网络体系。

  截至今年4月,全市已纳入“文化集市”公司管理的文化产业生产经营单位达到580余家,已建成8个文化集市生产示范基地,参与生产的农民群众达1.7万人。初步建立了天水传统雕漆、甘谷麻鞋、武山鸳鸯玉、仿古家具、柳编、草编制品、泥雕石雕、麦积山石窟艺术雕塑、香包剪纸等品种的生产销售网络,发掘研发了“舌尖上的天水”系列美食文化产品。

  同时,通过组织有关文化企业参加兰洽会、陇西首届甘肃省“文化集市”李氏文化旅游节、深圳文博会等大型展销活动,取得了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

  “通过这几年参加‘文化集市’大型展销活动,确实把我们的产品推向了市场,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我们天水的手工艺,了解了天水的工艺品。”省级泥塑非遗传承人,天水羲秦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经理何彦云身为“文化集市”中的一员,对于这几年参展深有感触。

  何彦云告诉记者,“文化集市”在一定程度上为民间手工艺人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在把当地的手工艺产品向外推介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收益。他说:“在没有‘文化集市’之前,手工艺人只能通过自己跑市场,这样不但面小而且点也少,但通过‘文化集市’的宣传和销售,在拓展产品销售渠道的同时,最主要是解决了手工艺人跑市场的这一难点,也让我们可以更专心地研究和制作自己的手工艺产品。”

  以天水新华书店为依托,我市还于2014年正式组建注册了天水文化集市有限商贸公司。为了集中展示宣传天水“文化集市”主要产品,市新华书店还扩建改造了约500平米的“文化集市”经营场地,以此为宣传、展示、销售全市的文化产品搭建交流的窗口和平台。

  “我们所要打造的这个‘文化集市’场所,是集阅读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各类文化项目于一体的大融合,要体现出一种集市感。虽说包罗万象什么都有,但它更多体现的是文化,是用文化来做项目,用文化来体现整个‘文化集市’的中心点和设计点。”7月11日,天水新华书店运营主管马体学在为记者介绍正在建设的“文化集市”项目时如是说。  

摄影相关图片
夏日的麦积山(组图) 第十五届“环湖赛”麦积段(图) 第十五届“环湖赛”清水段(图) 天庆藉河大桥(组图) 清水薄皮核桃丰收在望(图) 第十五届“环湖赛”天水绕圈赛 天水在线走进武山县工业园区采访 天水在线再次航拍天水湖(图) 麦积山论坛隆重开幕(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