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天水>>正文
【荐赏】书法“十一届国展”入展精英:王永斌(图)
(2015-11-5 15:33:24)  来源:天水在线 牛彦君  打印本页

  

  【个人简介】

  王永斌,生于1970年11月,甘肃清水人。1991年毕业于天水第一师范学校,1999年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法大专班,2004年毕业于天水师范学院美术专业,2008年毕业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本科。中书协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篆书委员会委员、天水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现供职天水市文联创作研究室。

  书法作品参展获奖:

  2006年获“灵桥杯”浙江省第三届青年书法选拔赛银奖。

  2007年1月两件小篆作品被中国美术学院收藏。

  2008年创作的 《书--刻--拓系列》被中国美术学院收藏。

  2012年8月获全国“羲皇杯”楷书大展二等奖。

  2012年12月入展全国龙文化书法作品展(中书协主办)。

  2013年4月获全国第二届篆书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中书协主办)。

  2013年12月入展中国美院书法专业创办50周年校友书法作品邀请展(中国美院主办)。

  2014年6入展第三届“四堂杯”全国书法作品展(中书协主办)。

  2015月5入展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中书协主办)

追问艺术纯度

——记天水书法家王永斌

  牛彦君

  天水,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代人文荟萃,深厚的文脉影响和推动着包括书法在内的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长期以来,这里书法氛围浓厚。

  王永斌,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像苦行僧一样,锤炼着自己的艺术纯度,在继2013年荣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第二届篆书作品展最高奖后,今年篆书作品又入展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

  备受书坛关注的“十一届国展”,日前已完美谢幕,但围绕着这一被誉为书法界的“奥林匹克”大赛的各种观察与思考,却正在这个古城逐渐升温。

  一

  现供职于天水市文联创作研究室的王永斌,别署子庸,斋号宗魏斋。这些年,在天水书法圈中,他算得上得奖最多、得奖层次最高者之一了。

  王永斌的艺术备忘录不长,但还是算有冲击力的。2006年7月,获第三届浙江省青年书法选拔赛银奖;2006年12月两件篆书作品还被中国美术学院收藏:2007年创作的“书—刻—拓”系列作品被中国美院收藏;2008年1月,获中国美术学院优秀个人创作;2012年8月,他获得“羲皇杯”全国楷书大展二等奖;同年12月,作品入展由中书协举办的中华龙文化全国书法大展。直到2013年的全国第二届篆书作品展最高奖,今年的篆书作品入展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

  “全国第二届篆书作品展”,旨在全面展示当代中国篆书艺术的成就。在全国近8000幅参赛作品中,经过评委“背靠背”式的初选、复评、终审后300件作品入展,28件评为最高奖——优秀奖。王永斌参评作品荣获优秀奖(最高奖),意味着近年来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展览上,天水作者首次获奖,可谓达到了中国篆书创作的一个制高点。

  这是一张含金量极高的获奖证书。祝贺的热潮还未消退之时,他已经规划着另一个“制高点”——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

  今年5月,王永斌的篆书作品入展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作品展的消息又一次在这个古城热传。

  “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作为我国书法界四年一度最高规格的综合性展览,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是全国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的学术交流圣殿,迄今已成功举办了11届。本届国展共收到作品42572件,经评委会严格评审,共有681件作品入展,优秀入围作者经过文化考查、现场创作两个环节的面试,经评委会现场打分,产生出42名优秀作品作者。

  二

  王永斌对书法艺术的追寻,可概括为一个“纯”字。

  他曾参加中国书画函授大学书法大专班和研修班三年多的学习,后来又参加了中国美术学院书法函授中心两年多时间的学习。2006年,负债考入众人羡慕的全国书法最高学府--中国美术学院,攻读书法篆刻专业本科。在美院就读期间,有幸得到了全国著名书法家吕金柱、张爱国、张羽翔、汪永江、陈大忠等导师的悉心指导。

  在西子湖畔求学时,他深入临习《峄山碑》《袁安碑》《张猛龙碑》《禇遂良雁塔圣教序》等古代碑帖。期间,虽然篆书作品不断获奖,并在美院已小有名气,但仍解决不了篆书在学习碑帖中没有灵动的问题。经过苦思,他找来几片古砖,先写篆书,并亲自刻于砖块上,以期观察刻石的效果,最后又在砖上进行拓片,如此感受“书—刻—拓”的变化过程。

  他的这一创举,引起了不小轰动。师生们不仅为其追问技法精准度的精神所感动,更被这一全新学习书法的思路所惊叹,其砖刻作品亦被中国美院收藏。

  那几年,他常常通宵达旦地临写、创作。在租住的房间,夜深时,寂静的四周只听见他的呼吸和笔毫在纸上的摩擦声,抑或是钢刀在石头上的刻划声,敲击声。

  “学习书法关键是讲方法,是学法,学它的规律性。”这是王永斌挂在嘴边的话,也是他的书法学习观。

  “在技法上,没有追求完美的意识就没有一流的作品,不管任何时候,自己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让世俗把自己淹没了。”在这方面,王永斌的知与行高度统一。

  “万字不值一条线”。王永斌说,对于一个学习书法的人来说,不能盲目地去写,只讲功夫不讲方法,方法不对,纵写万字也是白搭。

  技法是书法的物质性形式,同时也是艺术美的必要内容,恰如平仄是律诗的形式,同时也是其重要内容一样。如此看来,追问艺术的纯度,技法的精准度,就不仅仅是形式这么简单了。

  王永斌于书法五体皆有学习和研究,在楷书、篆书和篆刻上用功尤深。在尝试碑与帖的融合中,他探求着规范的、精准的笔法系统,并通过高品质的线条锤炼着自己的艺术纯度。

  三

  掌握传统碑帖“技法”的同时,王永斌的艺术追求方向已经开始关注“进乎道”这个宏大的命题了。

  “道”乃天地境界的人生修为。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古代大书法家们,在他的那个时代,其实没有人这样称呼他们,在书法之外,他们还有更加“正经”的差事,有的是政治家,有的是军事家……他们在天然完成了技法的层面上,书写的是人生的况味,读他们的作品,你会读懂他们的人,读懂那个时代,以及那个时代的前世和今生。

  也许书法的况味就是人生的况味。

  “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在“道”的精进上,王永斌已有相当的认识和有条理的准备,我于他沐手抄录《道德经》《论语》《礼记》等作品或记或跋中,感受到书法的艺术和人文情怀。

  而这,于他,只是个良好的开端,接下来的路,相信会越走越宽广。

  笔墨当随时代。王永斌笔墨中透露给我们的底蕴,已有显然的展现,还预示出再辟新境的前景。

 

本新闻共5页,当前在第01页  0102030405

摄影相关图片
全景麦积山(图) 深秋的仙人湖(图) 雪染石门(组图) 雪染麦积山(图) 天水在线航拍李广墓(图) “花牛苹果”红了(图) 天水在线航拍甘谷古坡草原 秦安蜜桃熟了(组图) 2015环湖赛第十一赛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