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天水>>正文
全国“杜甫与地域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天水隆重召开(图)
(2014-10-17 20:43:00)  来源:天水在线  打印本页

  10月17日上午, 由四川省杜甫学会、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天水杜甫研究会联合举办的杜甫与地域文化学术研讨会暨四川省杜甫学会第十七届年会、天水杜甫研究会第八届年会在天水隆重召开。

  天水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李美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赵建强、市政协副主席安志宏,河南社科院研究员、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葛景春,四川大学教授、四川省杜甫学会会长张志烈,台湾东华大学教授张蜀惠,天水杜甫研究会会长桐树苞及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代表等参加出席了的研讨会。

  1255年前,杜甫在寓居秦州(今天水市)三个月时间里,为陇右地域留下了117首秦州杂诗,成为天水一笔极其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李美华在开幕式上首先代表天水市委、市政府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她说,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是甘肃省的东大门和关中——天水经济区次核心城市,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段”重要节点城市,素有“陇上江南”之美誉。当前,我省正在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我市拥有200多公里的“丝绸之路黄金段”,文化资源极其丰富,我们要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积极利用杜甫“秦州杂诗”的文化价值,深入挖掘古丝绸之路文化带上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努力推进华夏文明传承示范区陇东南历史文化区建设。此次会议的召开,必将为天水的文化建设推波助澜,再添薪火。

  开幕式上,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葛景春在阐述了杜甫在流寓秦州时所作的杜诗在杜甫诗歌生涯中的重要位置后。自作诗“陇蜀山川自古通,当年诗圣若飘萍;少陵何处多诗兴,天水成都白帝城。”,并以书法的形式赠与天水杜甫研究会。四川省杜甫学会会长张志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薛天纬、天水师范学院副院长汪聚应等分别作了大会发言。

  据悉,会议期间,将进行杜甫学术研讨和交流,参观考察杜甫在天水和陇南遗址等活动。

  (中国杜甫研究会副会长葛景春自作诗“陇蜀山川自古通,当年诗圣若飘萍。少陵何处多诗兴,天水成都白帝城。”并以书法的形式赠与天水杜甫研究会。)

(会议现场)

(合影留念)

本新闻共11页,当前在第01页  0102030405060708091011

摄影相关图片
走进古坡赏秋雪(图) 航拍武山水帘洞 关山秋正浓(组图) 航拍武山大道 俯瞰甘谷城(组图) 天水在线航拍天水湖 “花牛苹果”红了(图) 蓝天·白云·麦积山(图) 走进晚霞湖赏荷花(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