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天水>>正文
《麦积圣歌》赴上海演出新闻发布会问答实录(组图)
(2011-10-22 20:36:05)  来源:天水在线  打印本页

  (天水在线上海报道 10月22日,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天水市政府在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推介大型历史秦剧《麦积圣歌》。 按照天水市委、市政府的安排,曾荣获第五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优秀剧目大奖的大型历史秦剧《麦积圣歌》将于10月24日、25日晚在上海艺海剧场演出两场,并参加上海“白玉兰戏剧奖”评奖暨艺术交流活动。)

  新华社记者提问:请介绍一下大型历史秦剧《麦积圣歌》具有哪些显著特点?通过百场演出,你们认为该剧深受观众喜爱,其最大亮点和突出优势有哪些?
  彭鸿嘉答:《麦积圣歌》是天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市文化文物出版局精心指导市秦剧团、市歌舞团倾力打造的一台艺术精品剧目,该剧曾荣获甘肃省新创剧目调演大奖、第五届中国秦腔艺术节最高奖项——优秀剧目奖等荣誉。它作为一部秦腔舞台剧,《麦积圣歌》所产生的影响已超出了文化的范畴,《麦积圣歌》的成功创排和演出,对宣传天水、推介天水,促进天水与各地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提升麦积山石窟文化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推动天水文化旅游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这部戏的特点和优势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题材独特。该剧以麦积山石窟44号窟乙弗氏的真实故事为基点,挖掘麦积山石窟的文化内涵,以舞台艺术的形式展示麦积山石窟艺术的无穷魅力。二是剧情跌宕起伏、场面宏大壮观,具有较强的观赏性。三是该剧人物写得好。刻画了主人公乙弗氏的大度和忍让,塑造了一个为国为民,识大体、顾大局、具大仁、有大义,集佛性之慈,人性之善,女性之美于一身的伟大女性形象,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为一体。四是艺术上有创新。该剧给秦腔唱腔融入了现代的因子和音符,为青年观众喜欢和接受,扩大了受众面。舞美设计精致,灯光、服装、化装、道具等整个舞台调度恰到好处。

  东方时空记者提问:请介绍一下大型秦剧《麦积圣歌》的编导、主演和演员阵容等情况?
  苏定武答:大型历史剧《麦积圣歌》剧本是由我国著名剧作家、国家“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原甘肃省文化厅社文处处长曹锐创作的。于2009年9月邀请中国评剧院一级导演韩剑英、甘肃省秦剧团副团长、梅花奖得主窦凤琴、厦门台湾艺术研究所所长、国家一级美术黄永瑛,中国戏剧学院舞美系教授秦文宝、陕西戏曲研究院一级作曲张德宁共同创排。2009年10月进行了首演,并在甘肃省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新创剧目调演中荣获“剧目大奖”,被省委宣传部列为全省重点艺术创作生产资助项目。初步得到省上专家和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为了进一步提高该剧的艺术水平,更好地宣传麦积山石窟文化,本着大手笔、高质量、精修排的原则,结合专家意见,于2010年邀请国家一级导演石玉昆、上海歌剧院一级舞美设计师赵国良、上海话剧院一级灯光设计师胡华庆、造型师符凤珑对该剧进行了二次修排。
  演员阵容:该剧邀请梅花奖得主窦凤琴领衔主演,梅花奖得主边肖友情演出,天水市秦剧团、中国秦腔“四小名旦”袁丫丫担任重要角色,同时,市秦剧团全体演职人员以及市歌舞团乐队演奏员、文化馆职工共同参与完成。

  香港大公报记者提问: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请问天水具有哪那些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近年来天水在以打造文化戏剧精品,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方面作了那些重点工作?
  苏定武答:天水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有伏羲文化、麦积山石窟文化、大地湾文化、先秦文化、三国古战场文化和民俗民间文化。天水丰富的旅游资源,有中国四大石窟之一的麦积山石窟,距今8000多年的古遗址秦安大地湾遗址,还有伏羲庙、南郭寺、玉泉观、大象山等旅游景色。
  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为戏剧创作提供了的良好得土壤和条件。近年来,天水市戏剧创作发展较快,一批优秀剧目常演不衰,活跃了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创排的《山里红》、《伏羲颂》、《天水--一九四九》、《麦积圣歌》等一批优秀新创剧目在全省调演或文艺评奖中荣获大奖,在省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为我市争得了荣誉。2011年创排的地域特色突出的革命历史题材剧目《邓宝珊将军》,在全省红梅大赛中获奖,扩大了天水在省内外的影响力,提高了天水在甘肃乃至西部的知名度。
  为了打造戏剧文化精品,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科学发展我市近年来做了以下重点工作:一是制定艺术发展规划,强化艺术指导。制定出台《2010—2015年天水市戏剧发展五年规划》,明确艺术创作的目标、任务。积极探索“规划一批、扶持一批、推开一批”的戏剧精品创作生产机制。二是设立奖励资金,扶持剧目创作。从2010年起,我市设立了麦积山文艺奖,拨出专项资金100万元,用于包括戏剧创作在内的各类艺术作品的奖励。同时,采取以奖代补政策,对获得国家、省级大奖奖励的优秀剧目予以奖励,鼓励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三是注重人才培养,实施人才战略。人是戏剧生产的第一要素,人事、编制等部门对优秀艺术类尖子人才畅通进口渠道,吸引了一批优秀艺术人才。

  上海晨报记者提问:《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对天水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对推动天水文化、戏剧大市建设发展方面带来了那些新的机遇?天水市在特色文化大市建设上将有哪些的新措施?
  彭鸿嘉答:《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拓宽了天水艺术创作的领域和发展空间,加强了关中—天水经济区各地的文化艺术交流与合作,拓展了商业演出市场,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也为加快戏剧大市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历史机遇,一批优秀剧目在全省获得大奖,激发了我市文艺工作者的艺术创作热情,为加快戏剧大市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各级宣传、文化部门和文艺院团创新发展意识不断增强,市场观念日益增强,努力探索戏剧创作、生产、演出的新机制,为加快戏剧大市建设提供了不竭动力。
  近年来,天水市委、市政府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全社会关注和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空前高涨,文化工作的地位得到极大提升,文化建设的环境不断优化,文化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文化工作已经成为全市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将天水建设成为特色文化大市,我市做了如下举措。
  一是不断提升传播先进文化能力,抓好重大文化活动的组织实施。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我市充分运用全市丰富的文化资源、文化阵地和各种文艺手段,组织开展一系列重大文化活动,营造昂扬向上、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的文化氛围。二是大力推进艺术精品创作工程,推动艺术事业持续繁荣。坚持“三贴近”原则,以建设戏剧大市为目标,一手抓艺术精品的创作生产、一手抓群众性艺术普及工作,推动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三是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推动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不断完善文化市场宏观调控管理机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经营布局,大力倡导特色经营,推动城乡文化市场协调发展。四是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彰显天水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拓宽文化交流渠道,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提升天水的文化影响力。以举办各种重大社会主题文化活动为平台,组织举办系列高档次、高品位文化艺术展演;综合利用各种现代文化传媒,整合文化资源,全方位开展文化宣传;打造艺术精品,形成文化品牌,参与对外交流活动,提高天水文化知名度,形成天水文化旅游品牌和城市文化名片。

(图为新华社记者提问 )

(图为东方时空记者提问 )

(图为香港大公报记者提问 )

(图为上海晨报记者提问 )

摄影相关图片
花平宁摄影:天女散花(图) 人在旅途:兰州水车(图) 麦积秋色惹人醉(组图) 宝天高速公路(组图) 烟雨麦积(图) 白云山(图) 龟凤山(图) 耤河风情(组图) 天水阿门摄影:龙园(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