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水在线北京报道 6月25日下午,甘肃省天水市常常委、副市长柴金祥和陕西省发改委主任祝作利,西安市常务副市长董军,宝鸡市市长戴征社,咸阳市市长庄长兴,渭南市市长徐新荣,商洛市市长杨冠军,杨凌示范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梁宏贤做客央视网谈《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
天水市委常委、副市长柴金祥应邀做客央视网,就天水市在关中—天水经济区中的定位及如何进一步加强规划区七市一区战略合作等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记者:关中—天水经济区共涉及七个市一个区,其中七个在陕西省,一个在甘肃省,作为甘肃省唯一纳入《规划》的城市,天水是如何定位的?
柴金祥: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发布,对天水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按照《规划》,天水的定位是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次核心城市,甘肃省东南部区域中心城市。
历史上天水和关中,民俗民风相近,贸易往来频繁,文化交流密切。这次对天水来说,要真正成为次核心城市,就要求我们要实现跨越式发展。一是要加强同关中地区的经济合作,天水机械制造、电工电器、电子信息、农副产品加工业等同关中地区有很强的互补性,在经济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合作空间。二要加强科技和人才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关中地区人才济济,科研力量雄厚,天水在这个方面相对要弱一些,加强这方面的合作,能够为我们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广阔的科技、教育和人才方面的支撑。三要加强文化旅游产业合作。天水、关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伏羲、女娲、炎帝、黄帝开创了中华文明之先河,其文化衍伸成为享誉世界的祭祀文化圈,同时关中、天水石窟文化、佛教文化、生态文化等也是相互交融,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会很快形成新的旅游热点地区。

记者:天水同关中分属不同的行政区划,天水打算怎样透过行政区划限制,更加紧密地和其他七个兄弟城市展开协作呢?
柴金祥说,在计划经济时期,行政区划对经济发展的限制非常明显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个因素正在逐渐的弱化。《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制定,本身就打破了行政区划对经济发展的限制。天水是甘肃省唯一进入《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城市,其余还有三个市是我们的辐射区。在这方面,我们首先要主动出击,主动协作,寻求发展的商机。《规划》制定前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两次带队,走访关中各市,学习考察、洽谈合作事项。第二是思想理念不能受制约,要把关中—天水经济区看成一体来发展。第三要建立关中—天水七市一区的合作互动机制,加强彼此之间的密切联系,推动共同发展。

记者:《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中多次提到“探索”两个字,您是如何理解的?
柴金祥说,关中—天水经济区作为我们国家西部一个重要的经济区,探索意义十分重大。我理解有三层意思:一是通过经济区建设,探索跨区域协作、加快发展这样一条路子。二是通过经济区建设,探索在内陆不发达地区如何更好地加快开放开发,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三是通过打破行政区划限制,突破体制机制界限,探索不同行政区域之间如何建立良性发展机制,实现共同协调发展的路子。我觉得探索是多方面的,也是我们大家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的。

甘肃省天水市常常委、副市长柴金祥谈《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