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在线天水在线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秦州>>正文
【记者风采】高世飞:镜头记录时代 初心书写担当(图)
(2025/11/8 17:25:43)  来源:秦州区融媒体中心  打印本页

  秦州区融媒体中心11月8日讯(记者刘武锋)11月8日是第26个记者节,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向所有默默奉献的新闻记者致敬,感谢你们的辛苦和付出!我们身边总是有一批怀揣新闻梦想的人,他们用镜头记录时代变化,用初心担当新闻使命。秦州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高世飞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从业11年来,他经常行走在基层一线,用脚步丈量新闻现场,用镜头和文字讲述秦州故事,采写了一篇篇沾泥土、带露水、接地气的好新闻。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倾听这位基层一线记者的故事,感受新闻人背后的责任与担当。

  从刚入行时的青涩到如今的成熟干练,高世飞大部分时间奔忙于田间地头、蔬菜大棚、工厂车间、街道社区,与采访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群众心声,捕捉感人瞬间,寻找新闻亮点。11月3日一大早,高世飞扛着摄像机,行色匆匆地赶赴一家果品生产企业,采访全区果品“双十一”销售情况。

  “8点就到我区烟铺村的果品交易市场,以及皂郊镇的两家企业,拍摄、采访他们的果品销售情况,下午5点已经采访结束到单位了,把今天拍摄的所有素材整理好,写成稿件,确保明天新闻的播出。”秦州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高世飞说。

  不是正在采访就是在采访的路上,是对记者最真实的写照。采访完果品销售情况的第二天,牡丹镇石咀村的金丝皇菊到了最后一茬采摘期,高世飞又赶赴金丝皇菊采收现场进行拍摄和采访,四个多小时的采访结束后回到单位,第一时间整理完金丝皇菊的采访内容,本想着稍作休息,可菊花展的夜间拍摄任务又接踵而至,尽管身体已经疲惫不堪,但高世飞没有丝毫怨言,他迅速调整状态,带上设备赶赴菊花展现场。

  “像今天的采访,结束就已经一两点了,结束了才可以吃中午饭,像这样的情况在我们基层同行中也是比较常见的。我们通常要爬山涉水,去好多地方采写第一手材料,目的就是把最真实的镜头能够展现出来,拍到最好的镜头,找到最好的第一手资料。”秦州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高世飞说。

  新闻工作没有固定的作息表,对高世飞来说,“随时待命”是常态,赶上突发新闻,半夜要从被窝里爬起来,拿设备出门,遇到中秋、过年等节假日,别人休息的时候,也正是他最忙的时候。风里来雨里去,11年的新闻采访,他用亲历、亲闻、亲为的鲜活故事,用有温度的新闻,生动诠释当代新闻工作者的担当情怀。

  “在暴风雨的夜晚采访过,冒着严寒酷暑采访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在新闻采访中,我们也解决过边远山区养殖户销售难的问题,我们也积极将党的各类方针政策传递给群众,我每一年要报道200余篇新闻,在这十几年的采访中,虽然工作辛苦,但是我能把优秀的作品、好的作品传递给大家,我也很开心。”秦州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高世飞说。

  如果不深入基层,不坐到群众的炕头,不走进他们的蔬菜大棚,与他们同吃同行,群众很难敞开心扉,说出掏心窝子的话。11年来,高世飞跑遍了秦州区的村村落落,城市的大街小巷,与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积累了丰富的采访经验。1800多篇有深度有温度的新闻报道,向外界呈现了秦州的发展成就,反映了群众的所思所盼。其中,《风雪中的坚守》《敬老院里的幸福年》《“智能化+机械化”成主流农业现代化成现实》等多篇作品获得省、市新闻奖,同时他也被市委宣传部、天水市新闻工作者协会评为2023年天水市优秀新闻工作者。

  “作为一名奋战在一线的新闻记者,我要践行新闻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不断增强‘四力’,用奔跑的身影,手中紧握的话筒,以文为戈,以笔为枪,讲好秦州故事,为建设美丽秦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秦州区融媒体中心记者高世飞说。

(来源:秦州区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

摄影相关图片
天水在线AI主播狂飙“雷语”,为 视频 | 麓宸·云界新奢实景样板间 羲皇故里酒!准备办宴席的家人们 天水在线视频 | 甘肃工业职业技术 天水在线视频 | 五道街唱响《我爱 天水在线古装传奇剧《天水的苹果 张尕怂献唱《麦垛下的故乡》 天水在线无人机悬挂国旗在天水上 喜迎国庆 ,五道街唱响《保卫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