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区融媒体中心10月2日讯(记者杨文慧刘武锋)春播一粒种,秋收万担粮。眼下秦州区22.4万亩玉米进入集中收获期,各镇农户和合作社种植大户趁晴好天气抢收忙,金黄田畴间机械轰鸣、人影穿梭,一幅“颗粒归仓”的丰收图景正火热铺展。

在我区汪川、杨家寺、天水镇等地的玉米种植田地里,连片玉米植株整齐挺拔,一株株玉米秆上结着玉米棒,颗颗籽粒饱满。今年,区文举农业技术农场在汪川镇西山堡村种植的1250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近日进入收获期。收割首日,区农业农村局农技人员现场把关,协助完成玉米联合收割机调试。农机手驾机穿梭田间,大型机械“一口吞”下玉米秆,瞬间完成摘穗、剥皮,将原本费力的秋收活计,变成了高效便捷的“轻松活”。
“机器已经调试好了,今天开始收割,一天收割四五十亩没问题。”秦州区文举农业技术农场农机手汪运清说。
“从刚才收割情况来看,我们的产量非常理想,刚才调试机械收割了六分地,六分地的产量目测大概在450公斤到500公斤,从这个产量来看,我们今年的玉米是丰收的,今年价格是每斤1.25元,今年玉米的产值一亩地在1900元左右。”秦州区文举农业技术农场负责人杨文举说。

全程机械化收割让玉米摘穗、剥皮环节无缝衔接,收获效率显著提升,种植户再也不用为秋收“耗时费力”犯愁。杨文举告诉记者,进入收割期后,一些客商在地里等着收玉米,提前准备好的两台玉米收割机,按照目前的收割进展,20天1250亩玉米将全部收割结束。
“今年力争在玉米产值要在220万元,大豆产值在30万元左右,除过成本、投入的化肥、人工、土地流转的费用等,大概我们今年净利润在150万元到180万元之间。”秦州区文举农业技术农场负责人杨文举说。
“我区今年种植的22.4万亩玉米已全面进入收获期,现阶段已收获9万多亩,今年我区的玉米,虽然经历了极端天气的影响,但是我们克服种种困难,推广良种、配方施肥,进行“四良”融合,良田、良种、良法、良机相配套,在新品种推广上,我们引进了抗旱丰产性好的玉源7879这个品种,今年显示出了良好的抗旱性和丰产性。”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杨建太说。

丰收的背后,是农民的科学种植与精心管护,更得益于优质品种的推广和农业技术的持续赋能。近年来,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核心,我区持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一方面引进优质玉米品种,另一方面大力推广标准化种植技术,从播种到管理全程提供科学指导,用专业服务帮种植户破解种粮难题,确保每一寸土地都能产出好收成。
下一步,我区将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持续优化种植结构,推广良种良法,提升其科技含量与竞争力,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开展指导,为玉米稳产高产奠定坚实基础。
“为了进一步推广新品种,我们今年引进了34个玉米品种进行了试验,现在在34个品种里面,筛选出适宜于我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新品种,为我们下一步玉米丰产打下良好的基础。”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杨建太说。
(来源:秦州区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