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秦州区广袤乡野上,一场覆盖全域的人居环境整治热潮正澎湃涌动。华岐、牡丹、杨家寺等乡镇聚焦重点、精准发力,以实干担当推动乡村环境面貌与文明内涵同步提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机制为擎,压实责任聚合力。全区上下构建起高效运转的责任体系。华岐镇创新“党委推动、党员带动、干部行动、群众互动”模式,实行“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片、党员包户”网格化管理,明确各级责任到人。牡丹镇在路域整治中实行任务“分解到村、包干到段”,并推动领导干部下沉一线指挥。同时,华岐镇建立“日调度、周评比、月考核”机制,将结果与绩效、评优挂钩,确保压力传导到位、工作落地生根,形成“镇有专班、村有专人、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靶向攻坚,破解顽疾焕新颜。针对道路环境、卫生死角等“老大难”问题,各镇集中力量重拳出击。华岐镇采取“机械+人工”协同模式,一方面组织机械清理主次干道杂草秸秆,另一方面发动党员干部、志愿者等数百人次,对沟渠河道、房前屋后等进行“地毯式”清理,累计清除卫生死角百余处,疏通沟渠数公里。牡丹镇则重点围绕太牡路、皂牡路等主干道,组织人员清理杂草杂物、修剪行道树、修整设施,着力打造“畅、安、舒、美”的公路风景线。杨家寺镇党员群众对公路沿线、村组道路、沟渠等公共区域展开拉网式排查整治,严格对标推进,取得明显成效。

长效为要,建章立制固成果。实现环境“一时美”迈向“持久美”,关键在于长效机制。华岐镇推行“一三五村庄清洁日”和“门前三包”责任制。牡丹镇划分责任路段,明确专人定期巡查维护,确保路域环境长治久洁。与此同时,各镇充分利用村广播、宣传栏、微信群等载体,积极宣传整治意义,有效提升群众环保意识与参与热情,营造“人人有责、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为长效治理奠定坚实群众基础。
党建赋能,干群同心谱新篇。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整治一线充分彰显。杨家寺镇以庆祝建党104周年为契机,各村党支部发出倡议,党员率先垂范,带领志愿者、村民投身整治,将人居环境提升作为献给党的生日贺礼。华岐镇的“党员带动”模式与牡丹镇党员干部的一线作为,无不彰显党建引领的强大动能,不断凝聚起共建美丽家园的澎湃合力。
从华岐的“环境文明双提升”到牡丹的“美丽公路风景线”,再到杨家寺的党群联动实践,秦州区各乡镇正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下一步,全区将持续巩固深化整治成果,将人居环境改善的“施工图”转化为群众可观可感的“实景画”,为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筑牢坚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