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区融媒体中心3月25日讯(记者 杨文慧 黄家佩 实习记者 王琴)古树越千年,见证古与今。秦州城区现存古树300多株,虽经岁月洗礼,但仍苍翠青绿。近年来,秦州区不断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按照“一树一策”管护措施,对所有古树进行精细化科学化数字化管理,让天水古树焕发勃勃生机。

在玉泉景区,身穿工作服的园林工人正在修筑树池围堰,为古树留出生长空间。据悉,玉泉观景区现有古树50余株,由于每株古树的生长环境、生长状况不同,区园林部门采用“一树一策”的复壮保护方案和“对症治疗”措施,确保古树生长环境得到改善,使古树再次“容光焕发”。
“一踏入山门,就很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时代感,看到这些建筑有些斑驳的就更加有年代感了,特别是一些古树,少则两三百年、五六百年,我还看到有一千两百年的那些柏树,这些树保护的还特别好,看看这些建筑、古树,说远一点就是文化自信、民族自信。感觉咱们天水这边对历史文物、古树的保护、延续、延承做的挺好的。”广西游客李玉伟说。

始建于明代万历三十九年(公元1611年)的瑞莲寺,有一株国槐树龄约1100年,由于生长环境较为特殊,此次复壮工作颇为不易。工作人员采取了场地清理、树洞修补、土壤改良、施肥复壮、透气铺装、风险枝修剪等多项复壮措施,为这些“绿色文物”发新芽、绿满枝创造良好的环境。
“树能经得起百年之风雨,所以说树是枯木逢春,如果没有人类的保护,这棵树可能早都已经没有了这段年龄,它既是见证着历史的年轮,也是见证着青春岁月。”瑞莲寺监院释振开说。

一株株古树沉淀着历史,一圈圈年轮记录着岁月。秦州古树屹立于青山绿水间,藏身于市井乡野处,是珍贵的自然和人文遗产,也是秦州人最美好的记忆、最割舍不下的乡愁。下一步,秦州区将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监测,持续开展古树名木复壮工程,推进古树规范化、动态化、数字化管理,力争让每一株古树都成为望得见历史、留得住乡愁的精神地标。
“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安排,近期秦州区园林建设服务中心对瑞莲寺、玉泉观的部分古树进行保护措施。目前正在进行玉泉观的33株古树的保护,主要包括扩充树池、铺设大理石道牙、安装防腐木的支架、安装复壮井、修剪、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的工作,通过这些保护措施,能够使这些古树有一个更加良好的生长环境,能够让它们生长得更加旺盛。”秦州区园林建设服务中心副书记杨勇林说。

(新闻来源:秦州区融媒体中心 转载:马文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