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区融媒体中心3月14日讯(记者 杨文慧 刘武锋)随着气温逐渐回升,春耕备耕生产进入关键时期。秦州区抢抓雨水广、土壤墒情好的有利时机,全面启动22.4万亩地膜玉米顶凌覆膜工作,为农业产业增产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走进西山堡村1200亩玉米种植基地,一台台拖拉机牵引着覆膜机快速前行,繁忙作业。村民们紧跟其后铲土压膜,确保地膜与土壤紧密贴合。放眼望去,一垄垄地膜整齐铺满田间,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装。

“从3月11日开始铺膜,今年我们是早作准备、早着手,争取在一个月,把在我们1200亩的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完成,先铺膜的好处是墒情好,在谷雨前后下籽。”菊爱农场负责人杨文举说。
“农业局给我提供的铺膜机,施肥、打药、铺膜、点籽一体化,工作效率非常高,平均每天铺膜36亩到38亩,如果工人配合好,效率就更高,能铺40多亩。”农机手刘世元说。

顶凌覆膜技术是在春季土壤表层刚开始解冻时进行的覆膜方式,通过覆盖地膜可以起到保墒增温、抵御春旱、倒春寒及防止病虫害、抑制杂草生长的作用。为确保玉米大面积均衡增产,秦州区农业农村局早安排、早动员、早行动,积极协调农机设备,组织各镇群众抢抓农时,开展土壤深翻、覆膜保墒等春耕备耕工作。同时,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
“主要要求就是行距,一垄一垄之间行距尽量拉小一点,增加种植面积,提高种植效率,减少草的生长面积。”农机手刘世元说。

“今年把大豆玉米种规范、种好,达到理想的产量。因为去年的产量比较理想,今年要再上一个台阶,争取玉米亩产达到1500斤,也就是750公斤。”菊爱农场负责人杨文举说。
“今年我区从覆膜的情况来说,突出了早,相比往年提前了一周左右,早覆膜保墒。另外,就是采用农机农艺配方施肥,在机械化方面我们推广最新的先进机械化的覆膜手段。”秦州区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推广研究员杨建太说。

据了解,今年秦州区将种植玉米22.4万亩,坚持集中连片、点面结合的原则,大力实施“6401”千万示范工程,在汪川至大门、平南至齐寿、天水至华岐等镇域内建成6个万亩示范片带,在牡丹、秦岭、杨家寺等镇建成50个千亩粮食示范点和1个10万亩旱作农业示范带,并制定了统一的栽培技术规程,严把种植、管理等各环节,确保秦州区多打粮、多产粮。
“我区22.4万亩地膜玉米的覆膜工作已全面展开,现在已经建成10万亩的旱作农业示范区,主要就是全程机械化,旋耕、深施肥、膜下除草、覆膜‘五位一体’作业,做到‘四良’融合,良种良方相配套,农机农艺相结合,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我区大面积玉米单产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将来使我区的玉米产量再上新的台阶。”秦州区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推广研究员杨建太说。
(新闻来源:秦州区融媒体中心 转载:马文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