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区融媒体中心3月12日讯(记者 高世飞)看似一种普通野胡麻,却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是一种“致富草”。娘娘坝镇依托资源禀赋、生态优势,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农户种植野胡麻,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走出了一条依托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随着气温升高,地气回暖,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 娘娘坝镇张山村的野胡麻育苗基地大棚,苗木绿意盎然,长势喜人。务工人员正在整地、锄草、浇水,有条不紊,棚里展现出一派春忙景象。
“在我们张山村种了些野胡麻,育了一些苗子,我每天就到大棚里来浇水、拔草,长起来后,我们就往地里移栽。”秦州区娘娘坝镇张山村村民刘菊珍说。
“在管护方面,平时锄草,过一个月后,就又长上来一茬,就是一年能收割两茬或者三茬,种一次能长6到7年。”秦州区娘娘坝镇张山村党支部书记张普红说。

今年65岁的张继民,看到种植野胡麻有不错的经济收益后,主动到育苗基地学习种植技术,经过3个月的学习,今年他早早地就种了两亩多的野胡麻。
“把育苗的技术学好后,我自己也有几亩地,就想好好地发展种植一部分野胡麻。”秦州区娘娘坝镇张山村村民张继民说。
“去年我们村上种植了40多亩,长势特别好,今年给老百姓全部推广出去,今年大面积种植野胡麻。”秦州区娘娘坝镇张山村党支部书记张普红说。

据了解,野胡麻别名对经草、元宝草、对月草,有凉血止血、活血祛瘀、清热解毒的功效。娘娘坝镇张山村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种植野胡麻。野胡麻其独有的经济价值,让娘娘坝镇张山村看到了潜在的市场前景,于是,村两委通过引进品种,调整种植结构,积极引导农民发展野胡麻产业,今年种植的50亩野胡麻已初见成效。
“我们村上去年收了8000多斤,因为去年是刚种的,今年才开始大量收获,一亩地一茬就是收4000多斤,一年能种植两茬,一斤就是两元。”秦州区娘娘坝镇张山村党支部书记张普红说。

今年以来,娘娘坝镇依托资源禀赋、生态优势,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着力打造冬花、板蓝根、羊肚菌、金丝皇菊多元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思路,逐渐形成了“一村一品,多点开花”的发展格局,同时不断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村民、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走出了一条特色农业致富路径,助力乡村振兴。
“经过这两年的试种,村民看到了经济效益,今年老百姓都大量推广种植,这也是个好事,能够增加老百姓的收入。”秦州区娘娘坝镇张山村党支部书记张普红说。
“我镇各村产业品种丰富,有冬花、野胡麻、连翘、板蓝根等,各村现在都在积极翻地、耕种、锄草,目前,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同时也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秦州区娘娘坝镇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刘志海说。
(新闻来源:秦州区融媒体中心 转载:马文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