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区融媒体中心1月14日讯(记者 李欣 刘武锋)进入腊月,榨油坊迎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时间。四里八乡的村民,纷纷来油坊榨油,准备年货。油坊里的年味儿越来越浓。
腊月的集市上,最热闹的要数榨油作坊,在汪川镇汪海江榨油作坊里,机声轰鸣,处处弥漫着浓浓的菜籽油、胡麻油香。榨油师傅格外忙碌,从查看油籽、干湿度、榨油、过滤等环节,事无巨细,虽然劳累,但内心十分高兴。
“要经过四道工序,要看菜籽干净不干净,不干净还要过筛,把里面的细土、柴草全部用机器弄干净,之后,要看干湿才能加水,拌完水就上机子,上完这个机子,就到那边的过滤机,过滤出来的就是成品油。”榨油坊老板汪海江说。

传统工序看似简单,但承载着乡亲们对传统工艺的坚守与热爱。前来榨油的村民告诉记者,春节前,他们都会带着菜籽、胡麻、核桃等来这里榨油,在他们的印象里,每年腊月来油坊榨油,年味就一天比一天浓了。
“油真的榨得好得很,很清,过年了,煎油饼、油熟猪肉,招待亲戚。”大门镇彭集村村民刘存才说。
“我今天从麻沿过来到汪川榨油来的,到这里榨油已经六七年了,一年榨油一百五六十斤,这里的油榨得好”徽县麻沿河镇麻安村村民米保莉说。

榨油坊的汪师傅告诉记者,每年这个时候,乡亲们就会将晒干的菜籽、胡麻、核桃等送到榨油坊,用最传统的作坊榨出的油更香,村民更认可。
“我的这个属于冷榨,对于我们农村来说就是生榨,生榨出来的东西营养价值高,耐存放,这个和古法榨油是一个原理,但是还是靠机子压,基本一样,一年四季忙两次,新菜籽下来七八月,腊月这一个月是最忙的,基本天天就是这么忙的。”榨油坊老板汪海江说。

相对于现代化的榨油方法,传统榨油费时、费力,且出油率低。但汪师傅说,传统榨油方法,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少,为的就是榨出更正宗,更纯粹的油,守住大家舌尖的乡愁。
“我爸榨了一辈子,我榨一辈子,他榨的时候比这个机器小,以前的老机子慢,现在的机子比以前的机子快,这样的机子一天能榨油两千多斤,现在马上春节,都要赶着过年,农户来加工多少,我们给人家榨多少。”榨油坊老板汪海江说。
(新闻来源:秦州区融媒体中心 转载:马文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