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区融媒体中心9月5日讯(记者杨文慧)农村综合改革是解决制约农村发展深层次矛盾的重要举措。今年以来,秦州区借助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围绕健全完善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努力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农村改革经验机制。
在平南镇孙集村“新农人”培训基地,一堂专业又生动的果树栽植培训课正在开讲,来自全区各镇的50多名果农专心聆听,不时提出疑问,以解决自己在实际种植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
“经过这次的培训,我们学到了很多知识,也跟老师相互交流、相互了解。我们学的内容是病虫害防治、微量元素使用、果树修剪,我们下去的时候跟村民、果农都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把我们学到的知识都传播下去。”藉口镇白草滩村村民赵双林说。
“学校的培训班也涉及到了园艺班、果树班、电商班,包括产业培育、产业发展等。理论讲解完以后要在地里实操,同时带到一些基地进行参观,大家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让果农和其他机构的老板认识进一步加深。”天水博通职业培训学校外聘教师张旭东说。

构建集聚人才的“强磁场”,打好人才培育的“组合拳”。秦州区通过“新农人”培训基地建设项目,打造“新农人”培训基地2000平方米,将设立6个培训中心,建设8个实训基地,计划培训高素质农民500名、农村实用人才2000名、专业技术人才200名。目前已开展了4期村干部和农村党员培训共计509人,开展了7期农村实用人才、高素质农民等培训共计695人,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同样,一批提升乡村“颜值”打造文旅融合新名片的示范村建设项目,通过强化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推进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带动群众深度参与乡村旅游分工,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通过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景村共融项目,把咱们村的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从6月开工以来,过水路面已建好,护坡已完成,路面马上完工,给周围群众带来了很大的方便,群众也很满意。”平南镇苏湾村党支部书记田文博说。

天水镇天水村实施的农旅康养秀美村庄建设项目,目前完成了巷道和村民公共活动场地硬化、污水管网埋设、村容村貌整治等,彻底结束村民出门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污水到处流的历史,干净了群众的脚底,温暖了老百姓的心田。
“这里雨水多,以前路况不太好,走路不安全,学生和车都不安全,政府这一次把水泥路建成了柏油路,安全了,也给我们天水村的老百姓带来了好处。”天水镇天水村村民武二元说。
“把村道路进行了提升改造,对主干道进行了‘白改黑’,小巷道进行了硬化,配套了排水管网,我们村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提升,农民的出行更加方便安全,村容村貌更加干净整洁了。”天水镇天水村党总支副书记武育说。

天水镇天水村的果树多防棚项目,目前26座多防棚的钢架主体结构已安装完毕,项目建成后,将通过信息技术运用,实现农业与数字化的深度融合,达到品质数字化、模式可视化、增收持续化。
“建设连栋大棚26座,建筑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大棚同时配套水肥一体化作业,并搭建智慧化数字化生产管理平台。项目建成后,将对极端气象灾害形成有力防御,最终实现果品保产保收和丰产丰收。”秦州区农综改办特色产业组工作人员刘乐说。

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新征程上,秦州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的脚步不停歇,一系列聚焦农业农村重点领域、激活资源要素的各项改革任务更加落地落实,秦州正在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来源:秦州区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