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区融媒体中心3月14日讯 (记者 刘武锋)近年来,秦州区积极推行特色生态循环养殖方式,全力打造以生猪、蛋鸡、大闸蟹等特种养殖产业为一体的综合化畜牧产业,实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天水丰缘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家依托“畜+果+有机肥”为主体的生态循环农业企业。目前,该合作社存栏蛋鸡20万余只,年产蛋量292.5万公斤,年产值达到2691万元。公司的800亩果园基地已经到了盛果期,年产量可达2000吨,年产值451万元。
“一共有三个鸡舍,满产是20万只鸡,我们养的都是蛋鸡,鸡蛋都销售到两区五县,包括定西、陇南这些地方。蛋鸡产出的粪便,通过有机肥厂生产有机肥,我们自己用完剩余的就销售给天水周边的农户,种植果树、蔬菜,现在销量一年比一年好。”天水丰缘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厂长赵贵代说。

“除了丰缘蛋鸡场,秦州区还有五个十万只以上的蛋鸡场,他们全都实施了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粪污得到了有机肥的处理,达到了有机肥标准,有机肥提供给周边果园大户和蔬菜种植大户,并且有了一定收益。”秦州区畜牧兽医事务服务中心主任邵小强说。
天水润联牧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猪养殖、有机果品种植、有机肥加工、农产品加工及贮藏销售为一体的新型农牧企业。该公司在西坡梁连片种植有机苹果3000亩,有年出栏1万头生猪养殖场一处和年产仔猪2万头的生猪繁育场一座。2023年,公司通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将养殖粪污进行科学化处理,生产出的有机肥通过水肥一体化灌溉到果园,每年可为企业节约生产成本150万余元。

“我们养殖的猪产生出的肥料给果树提供了一定营养,果树产出的果渣,我们继续做成猪的饲料,替代一部分猪的饲料,降低成本,相互之间是一个循环利用的模式。”天水润联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冯东帆说。
截至目前,秦州区145家规模化养殖场实施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项目,19家规模化养殖场引进沼气发电、翻抛等粪污处理工艺,实现了养殖废弃物变废为宝,126家养殖场建设堆肥棚、配备吸粪车等设备,加速推进了农牧循环经济发展。
“围绕粪污处理,做好和种植业的对接,将有机肥全部和有机苹果、有机大樱桃、有机蔬菜进行对接,提高秦州区大樱桃和花牛苹果的品质。”秦州区畜牧兽医事务服务中心主任邵小强说。

炬晟蟹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家集大闸蟹、小龙虾生态养殖、加工销售以及花木种植为一体的多元化生态养殖合作社。2017年以来,合作社共建成养殖池塘8个,养殖水面达70多亩,可养殖螃蟹20万只,年产值400万元。螃蟹养殖的成功,为当地蹚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养殖产业发展之路,也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一股新活力。
“成活率达到了70%—80%,8月15日开始上市,一直销售到11月份,客户挺满意。蟹黄挺多的,口感好,因为水质好,养出来的蟹贝壳青、肚白,很干净。销售是线上线下,线下销售到两区五县,去年还销售到西安、兰州。”秦州区炬晟蟹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王维维说。
今年,炬晟蟹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充分利用现有的水资源,计划投资500万元,改扩建先进河蟹养殖池塘50亩、新建综合养殖温室大棚2600平方米,完善相关设备,试养小龙虾,有效延展养殖产业链条。
下一步,秦州区将进一步完善畜牧产业“联农带农”机制,推动畜牧养殖产业走上“智能化”“可持续”的全产业链路径,助力乡村振兴。
(新闻来源:秦州区融媒体中心 转载:马文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