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区融媒体中心2月12日讯(记者 高世飞)传拓技艺是我国保存文献独特的传统方法,是一项古老的复制工艺,在考古和古籍保护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在秦州区,有这样一位执着于金石拓片研究收集和传拓技艺的手艺人,他就是金石传拓技艺非遗传承人李吉定。

在拓片工作室,李吉定正在和徒弟制作一块宋代碑墓拓片,只见他熟练地将宣纸轻轻地覆盖在一块刻石上,先是喷水、用棕刷扫压、排出空气,再通过大刷捶打,使纸张紧贴石刻凹纹,然后又用蘸墨或蘸朱砂的拓包,继续游走拍打,经过一系列操作后,刻石上的文字就一一浮现在宣纸上了。
“金石传拓技艺最早在隋代就已经出现了,据我对后世的历史文献进行研究发现,明清的时候,天水民间已经有传拓这门技术。我经常到玉泉观看石刻,看上面的文字,久而久之对这个东西产生了兴趣,就是非常喜欢。”天水市金石拓片文化研究会会长、天水金石传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吉定说。

传拓作为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是中国独特保存金石文献的方式。金石传拓就是将宣纸覆盖在金石等器物上,用墨打拓,使器物上的铭文、纹饰、图形等特征真实复制到纸上。古代许多模糊不清的造像、碑刻等,因有拓片传世,才使得一些文献资料得以保存下来。
“咱们眼前这一块碑,是一个新刻的碑,但是这个是非常好的,这是公元759年杜甫游历秦州写的《传道东柯谷》这么一首诗。”天水市金石拓片文化研究会会长、天水金石传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吉定说。

李吉定作为秦州区金石传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经过千万遍次的传拓,用纸与墨让一个个文物复生,数千张精作细制的拓片,咫尺之间留住文物难得的神貌。
“我也有老的一天,社会上从事这个工作的人非常少,如何把这个技艺传承下去,这就是我现在想的问题,希望我通过授徒的形式,让它能传承下去。”天水市金石拓片文化研究会会长、天水金石传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吉定说。
“2015年天水市金石拓片文化研究会成立之初,我就结识了李老师,通过跟他的交流,我了解了金石传拓技艺,后面跟随他学习,我也喜欢上了这门技艺。”天水市金石传拓技艺传承人苏岩峰说。

多年来,李吉定除了主动进行拓片制作外,他还多次受邀外出参加传拓展示,经常帮助文化机构传拓。举办金石拓片展览14次,开展各类金石传拓技艺培训班、学术讲座6次,培训传拓技艺人员56人。
“它也是一个能传承的文化遗产,特别像他做的杜甫在天水的书,把书法作品又变成石刻,由石刻又变成了一个拓片进行传承。”市民张勇说。
“2006年以来,我已经做过将近30类,柏石、摩崖、青铜器、瓦当、封泥、玉器、陶器,这一类拓片,截至目前,我自己拓制的拓片最少有3万份。”天水市金石拓片文化研究会会长、天水金石传拓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吉定说。
(新闻来源:秦州区融媒体中心 转载:马文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