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区融媒体中心10月3日讯(记者 李欣 高世飞)十年寒暑更替,十载冬去春来。2013年,秦州区娘娘坝镇遭遇暴洪泥石流灾害,经过十年发展,灾后恢复重建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基础设施根本改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产业发展结构优化、民生保障持续加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基层党建不断夯实,群众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

沿316国道进入娘娘坝镇钱家坝村路段,一幢幢红瓦、白墙、青砖的四层中式小楼映入眼帘。它的建成,让柴家庄、马家坝、小南峪等3个行政村的2000余名村民彻底改变了原来雨天出行带泥、晴天迎土、靠天吃饭的生产生活方式。柴家庄村民钱粉桃一家搬迁到此已有八年多时间,三间卧室、客厅、厨房等都被女主人收拾得干干净净,家中电冰箱、淋浴器、冲水马桶一应俱全。说起这些年的变化,钱粉桃难掩心中的喜悦。
“买啥到超市方便多了,在老家啥都不方便,现在孩子念书也方便了,用水用电都方便。像我妈都不回去了,最怕回老家,要填炕,烧火做饭,这儿电一插,开关一开,就把饭做熟了,方便多了。”娘娘坝镇柴家庄村村民钱粉桃说。

就业是民生之本,秦州区始终将搬迁群众的就业放在首位,在多举措解决群众基本生活、教育、医疗等问题后,积极引导搬迁群众自主创业和主动就业,提高自身和家庭的生活保障能力。在钱家坝商业街,搬迁户李玉丽一直在自家商店忙碌着,她告诉记者,自己以前一直外出务工,搬迁到此后,小区内没有超市,她便在钱家坝商业街开了一家蔬菜粮油超市。
“蔬菜、生菜、粮油米面这些,就想着都方便一些,都是易地搬迁的,过来你最起码要生活,就说开个菜铺子。”娘娘坝镇马家坝村村民李玉丽说。

李玉丽的便民蔬菜粮油超市,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各种蔬菜水果、米面粮油、调味料等生活用品整齐摆放。几年下来,李玉丽尝到自主创业的甜头,去年她将隔壁的一间铺面也租了下来,扩大了店面。
“生意还能行,就想着有时候菜放不下,就扩大了一下。菜就是顾客需要啥菜就进点啥菜,有需要的就过来一买,都方便一点,近一点。”娘娘坝镇马家坝村村民李玉丽说。

除了村民住房外,2013年,钱家坝小学也受到了损毁,影响周边940多户、近530名适龄儿童就近上学。2014年,秦州区启动实施钱家坝小学易地重建项目,重建的钱家坝小学包括教学楼、教师宿舍等,与钱家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相连。
“学生上学方便多了,以前由于村落比较分散,有的像村四组要四五公里远,现在统一安置到这个地方,直线距离五百米,上学路程也缩短了很多。”秦州区娘娘坝镇钱家坝小学校长刘明星说。
新建成后的校园干净整洁。学校占地面积从受灾前的6亩多增加到18亩,配套设施从原来的木头板凳,全部变成了单人单桌,黑板从水泥黑板,变为了由国家改薄项目配备的电子黑白板并带有课件,师资力量也不断增强。

“新教师的到来,让教学教研活动有了更进一步提升,我们开设了体育、音乐、美术、科学心理健康,其他所有的副课都开整齐了,副课的开设对孩子了解更多知识有一定的帮助。”秦州区娘娘坝镇钱家坝小学校长刘明星说。
“把教育抓起来,比如我们村上今年考上了7个,1个一本,1个二本,还有5个大专。每一个孩子发放了500元的慰问品,让孩子们提高文化,家长提高意识,念了书才能就好业。”娘娘坝镇钱家坝村党总支书记李国良说。
(来源:秦州区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