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在线天水在线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秦州>>正文
秦州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系列报道(三) 设施蔬菜丰富“菜篮子” 鼓足“钱袋子”
(2023/10/4 14:53:07)  来源:秦州区融媒体中心  打印本页

  秦州区融媒体中心10月3日讯(记者  刘武锋)从只能生产白菜、土豆、萝卜冬菜“老三样”,到现如今每一季都有新鲜的蔬菜从山区源源不断地销往城市。这几年,随着设施蔬菜产业在全区16镇的遍地开花,不管是在冰雪覆盖的寒冬,还是在万物复苏的初春,秦州区群众都能吃上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生产的瓜果蔬菜,既让群众拎稳了“菜篮子”,也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

  四月的杨家寺镇草长莺飞,花草树木渐绿,在秦州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智能连栋温室里,铺满了绿油油的辣椒苗、西红柿苗,嫩绿的豇豆也挂满了藤蔓,十几名村民在除草、采摘豇豆。今年是63岁的村民郭珠玲在金土地合作社务工的第十个年头。她告诉记者,除了2亩地的土地流转费之外,在合作社还能拿到一份稳定的务工收入。

  “这几年发展特别快,五六十岁的人也没闲的,村里进去没一个闲聊、胡浪的人。年老的就我们这些人,在大棚里打工,一年挣一两万元,把我们亏不着。”杨家寺镇中川村村民郭珠玲说。

  “在这地方挣一点零花钱,合作社的活一直能干到年底,腊月二十三、二十四才放假。离家近、中午回家还能照看家里,以前没有大棚的时候就在家里闲着,没收入。”杨家寺镇士子村村民赵引兰说。

  “从引进合作社以后,合作社定期对剩余劳动力进行培训,再一个村上的剩余劳动力在(合作社)干活(…)包括浇水、喷洒农药、除草都是技术活,这就是不要钱的学。”杨家寺石马村党支部书记马景刚说。

  八月是瓜果飘香的季节,在蓬勃合作社里,枝条下挂满了红彤彤的圣女果,村民忙着采摘果实,一筐筐打包好的西红柿、黄瓜、辣椒等蔬菜第一时间运往超市、果蔬市场。从七月份开始蓬勃合作社种植的100座设施蔬菜大棚和6600平方米的连栋温室种植的蔬菜将一直采摘到十月。

  “一个棚收入4000元到5000元,一年比一年的效益好。这几年给我务工的中川村农户自己也开始种菜,技术这些不懂的,跑到我的大棚里来学,他们种得少,销量不太好,就全部集中到一块,和我的一起供应给市上的菜市场。”秦州区蓬勃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马鹏波说。

  近年来,大门镇王沟村党支部依托市烟草专卖局对口帮扶政策资金,建设设施蔬菜大棚45座,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发展设施蔬菜,带动农户21户,为当地30余名村民提供稳定就业,同时也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壮大积累。

  “我们的村集体经济已经累计达到26万元。经过三年的探索种植稳固了我们村级集体经济的收入,预计每年稳固收入在12万元以上。”大门镇王沟村党支部书记王中锋说。

  土地流转收租金、劳动力赚薪金、返租承包获利,秦州区通过大力实施“三变”改革,积极扶持农户发展蔬菜产业,引导脱贫户在蔬菜基地务工,实现天天有奔头、月月有工资、年年有收益的致富局面。

  “现在从菜园子一年能挣2万元,补贴家用。村上的变化也很大,还修建了文化广场,晚上大人们跳广场舞,小孩在外面奔跑、唱歌、跳舞。”杨家寺镇中川村村民田瑞云说。

  “今年67岁了,自从大棚建起,我就上来了,主要揭棚、看门,有些小活,一年能挣3万元左右,年景好的时候还给我加钱。年龄大了,在外面干活人家不要了,在这地方有稳定的收入,我的生活也改善了。”天水镇天水村村民颜二娃说。

  为确保市民舌尖上的安全,秦州区引导蔬菜基地采取“集中管理、定点生产、全程检测、统一配送”的供应模式,通过秦州蔬菜大数据平等对照销量进行分析,实现错季种植、均衡上市,直供消费者。

  截至目前,全区共打造“秦州蔬菜”绿色品牌10个,“三品一标”蔬菜生产面积达到40%以上。年供应蔬菜量40万吨以上,解决农村就业5.3万人。全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脱贫户2.35万户。每年利用到户产业项目,补助辣椒苗6000万株,扶持农户种植辣椒1.23万亩,涉及农户2万余户,促进脱贫户、边缘户、监测户发展产业,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来源:秦州区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

摄影相关图片
天水在线视频|天水市庆祝第六个 天水在线视频|秦州区平南镇庆祝 秦州区庆祝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天水在线摄影报道|今年的“花牛 28888元!2023年天水花牛苹果大奖 天水市庆祝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天水在线视频|天水花牛苹果大奖 天水在线视频|秦州区庆祝第六个 天水在线视频|清水县庆祝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