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在线天水在线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天水新闻>>秦州>>正文
秦州好“丰”景 奔跑振兴路(图)
(2023/9/22 10:00:32)  来源:秦州区融媒体中心  打印本页

秦州好“丰”景 奔跑振兴路——写在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之际

  四季更替丰收景,斗转星移富裕路。

  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夏季还没走远,金风送爽、瓜果飘香的秋分节气不约而至。

  秋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第四个节气。

  仲秋时节,大地流金、五谷丰登,最能体现丰收。这个节气,把人们一年的辛劳化为丰收的喜悦,把一年的期盼化为嘴角的甜蜜。在举国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的秋分时节,我们迎来了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今年以来,秦州区围绕粮食安全、特色产业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重点工作,努力打造果、菜、畜、药高品质现代化特色农业先行区和全市乡村全面振兴“引领区”,不断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推动全区农业产业实现大发展大提升。今年七月,秦州区被农业部列为农村综合性改革试验试点。上半年实现一产增加值6亿元,增速5.8%,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6631元,增速8.3%。

  以粮为纲建粮仓   稳住农业基本盘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春末夏初,在秦州区杨家寺镇王赵村的万亩粮油作物示范点,金黄的油菜和葱绿的麦苗在层层叠叠的梯田织就了一幅多彩的田园锦缎。今年我区在秦岭、杨家寺、汪川等镇打造形成6个万亩粮油生产示范片带,建成40个千亩示范点,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3万亩以上。

  在牡丹镇和华岐镇的高标准农田建成区,成方连片、错落有致的梯田依山而建,结合撂荒地整治,这里建成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点,一株株青嫩的玉米苗和大豆苗破土而出,村民们正穿梭于田间地头,劳作放苗,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换取一年的丰收。我区坚持整山系、整流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今年在秦岭、杨家寺、汪川等镇新建高标准农田建设4.5万亩,目前已建成3.7万亩。至目前,全区的高标准农田达到10万亩以上,全区粮食生产后劲持续增强。

  金浪翻滚麦飘香,“丰”景如画收获忙。7月初,秦州区各镇小麦陆续开始收割,一台台收割机奔跑在金色的麦田里,呈现出一幅繁忙的丰收画卷,今年全区32.3万亩小麦喜获丰收,产量达到8.3万吨,比去年增产3214吨。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秋分前后正是玉米、大豆等秋粮作物的收获期,我区的40万亩秋粮长势良好、“丰”景如画,预计产量14.5万吨,丰收已成定局,秦州仓将装满秦州粮。

  春种秋收,春华秋实。这一处处生机勃勃、充满生机的田野;这一处处挥洒汗水、播种希望的热土;这一处处良田万顷、果实累累的粮仓,都离不开拼搏奋斗的农业人的辛勤付出和惠农政策的落实。我区对玉米大豆复合带状种植区每亩补贴资金478元,对集中连片整治撂荒地100亩以上的种粮主体实行奖励补助,奖补资金达350余万元。整合资金356万元,购买发放收割机台、拖拉机台、播种机台等农机具140台(套)。发放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211万元,补贴农机具1227台(套),引导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投入农机装备资金600余万元,农机装备水平大幅提升,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54%以上。

  果品产业扬优势  “铁杆庄稼”富农民

  秋分前后,中梁镇的花牛苹果迎来了丰收季。在三湾村的苹果园和麦王山村的梨园里,果树鳞次栉比,枝头挂满了苹果和梨子,颗颗饱满的果实构成一幅“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立体画卷。果园里欢声笑语、果香四溢,果园外满载着瓜果的农用车在蜿蜒的乡间道路上来回穿梭,一派繁忙。

  至今年,中梁镇的果品面积达到4.3万亩,实现了适宜种植果品区域全覆盖,2022年,全镇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6000元。“花牛”苹果驰名中外,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目前,全区的苹果面积稳定在31万亩,年产值15亿元左右。

  时间回到四个月前,被誉为“春果第一枝”的秦州大樱桃抢鲜上市。经过20多年的发展,罗玉沟区域的大樱桃面积达到3万亩,正常年景的产值达到4.5亿元,是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大樱桃集中连片栽培区。

  甘肃樱桃看天水、天水樱桃看秦州。“秦州大樱桃”荣获甘肃省著名商标,并成功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品牌。“秦州大樱桃”品牌连续三年入选由亚果会联合10家行业媒体共同发起的“受市场欢迎的果品区域公用品牌100强”。2023年,在安徽合肥召开的二十二届绿色食品博览会上,“秦州大樱桃”授权企业获得了金奖。一张张质量清单的背后,是秦州区果业发展的生动写照。

  目前,全区以天水花牛苹果、秦州大樱桃两大品牌为主导,建成9个果品产业片带和11个优质设施早熟大樱桃基,全区大樱桃栽培面积8.7万亩,年产量3.5万吨,产值10.5亿元,果品产业成了农民增收致富的“铁杆庄稼”。

  蔬菜药材增活力   振兴路上展动能

  随着“西菜南移”战略的实施,一栋栋日光温室如雨后春笋,在秦州广袤的田野上拔地而起,棚内圣女果、黄瓜、西红柿、辣椒长势喜人。今年我区持续壮大优质高原夏菜生产规模,在16镇通过种苗、肥料、地膜等物化补助,建成优质高原夏菜基地500亩,杨家寺镇川道区、牡丹镇大柳树村、大门下街村等10大设施蔬菜基地和高原夏菜基地规模持续壮大,全力打造“秦州蔬菜”品牌。到户产业项目扶持1.23万亩补助辣椒苗6000万株,涉及农户2万余户,促进脱贫户、边缘户、监测户产业发展,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区蔬菜生产规模化、集约化、设施化水平明显提高,蹚出了一条高寒冷凉山区发展设施蔬菜产业、促进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康庄大道。目前,全区蔬菜面积达到17万亩,年产量45万吨、产值12亿元。

  在中药材种植方面,着力推进秦岭万亩连翘、牡丹草川万亩中药材基地提质扩面。在秦岭镇新栽植连翘标准化种植基地5000亩,在齐寿镇张赵村打造艾草标准化种植基地1500亩,全区中药材产业呈现良好势头,中药材面积达到10万亩,年产量达到2万吨、产值5亿元。

  在农产品加工强链条方面,围绕“特色发展、精深加工”谋篇布局,成立秦州区现代农业产业链招商专班,多次赴河南、天津、陕西等地考察学习,启动实施日产10吨豆芽全自动化生产线、1000吨的全自动油料生产线、2条年分选5000吨苹果自动化分选线,做足“农头工尾、粮头食尾”文章,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扩规模“开疆拓土” 强管理“脱胎换骨”

  隆冬时节、万物萧条、天寒地冻。但在藉口镇兰花产业园内却是温暖如春、清香四溢,上万盆形态各异、颜色鲜艳的兰花争相盛开、争奇斗艳,慕名而来的人们在这里赏花、选购,严冬里的馨香给西北小城的春天带来一抹暖色。

  秦州区兰花产业园是一个集农业生态种植、兰花良种繁育、产品加工销售、特色农业展示、生态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产业园,园区占地面积100亩,建成高标准玻璃智能连栋温室50亩,年产蝴蝶兰为主的盆花300万盆,稳定解决就业岗位100人。

  同样,在位于天水镇杨湾的村的秦州区天水镇产业集群基地,两排高标准连栋温室鳞次栉比、整齐排列,笔直宽阔的产业路贯通园区。初秋时间,大棚内的釜山88号圣女果正值丰产收获期,圆润艳丽、绯红剔透的果实挂满藤蔓,农民们正忙着采摘销售。目前,该基地投资已完成投资2000万元,建成高标准连栋温室56000平方米,大樱桃连栋温室1处4000平方米,这里种植的俄8、美早等大樱桃早熟品种,相比大田种植可提前一月上市,达到填补春季水果市场空白、错峰销售提早上市的目的。

  藉口镇兰花产业园和天水镇产业集群基地只是秦州现代农业的缩影。秦州区坚持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在规模上“开疆拓土”、在管理上“脱胎换骨”,全力促进农业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全区建成钢架大棚2万余座、连栋温室2500亩、日光温室1500亩,培育出以樱桃驿站、草莓小镇、西瓜工厂、葡萄庄园为代表的一批设施农业新业态,种植面积达到6万亩,产值10亿元。

  此外,区上还积极探索现代农业经营管理新模式,初步形成以龙头企业为骨干、农民专业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为基础、多种生产经营主体并存的新型农业经营格局,仅今年上半年共培育引进龙头企业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6家、家庭农场6家,“五有”标准合作社达到65%以上。至目前,全区现有龙头企业12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037个、家庭农场267家,拥有注册商标15个,通过农产品质量认证的9个,通过农产品产地认定的5个,“林联蜜园”和“罗玉大樱桃”获得了“全国百家合作社百个农产品品牌”认定,全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脱贫户2.35万户。

  共庆丰收,五谷丰登载歌载舞;

  同谋发展,乡村振兴国富民强。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秦州区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甘肃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坚决树牢保障粮食安全和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稳住“三农”基本盘,统筹抓好优势特色产业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产品精深加工、品牌打造和乡村建设示范等“三农”重点工作,确保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撰稿:赵晨辉   摄影:杨文慧)

(新闻来源:秦州区融媒体中心 转载:马文洁)

摄影相关图片
天水在线视频|天水市庆祝第六个 天水在线视频|秦州区平南镇庆祝 秦州区庆祝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天水在线摄影报道|今年的“花牛 28888元!2023年天水花牛苹果大奖 天水市庆祝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天水在线视频|天水花牛苹果大奖 天水在线视频|秦州区庆祝第六个 天水在线视频|清水县庆祝202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