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区融媒体中心9月1日讯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今年以来,大门镇以撂荒地整治为契机,积极鼓励各村党支部流转农户不愿耕种和无力耕种的土地,将村内闲置土地充分利用起来,让闲置资源变身“聚宝盆”,实现村集体经济提质发展。

走进大门镇阴湾村,粒粒饱满的苦荞尽显眼前,勤劳质朴的村民,正在挥舞着镰刀收割苦荞,一丛丛颗粒饱满的苦荞堆放在地里,将丰收的气息推向一层又一层高潮。大家脸上不时露出收获的喜悦,好像在说苦荞麦终于迎来了甜日子。

“阴湾村气候温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积温较高,无霜期长,非常适合种植苦荞。苦荞是自然界中甚少的药食两用作物,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我们村上也是今年刚开始试种了20余亩,预计收入可达4万余元,如果收益可观的话,明年村上会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同时也会积极动员村内群众进行种植,增加农民收入。” 大门镇阴湾村党支部书记徐海燕说。

近年来,大门镇始终将村集体经济发展与服务民生事业紧密结合,积极开展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以支部带领、党员带头等形式,建成2个千亩玉米种植示范区,其中在彭寨村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400余亩,各村因地制宜,积极探索花芸豆、苦荞等农作物种植,持续推动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助推乡村全面振兴。(供稿 大门镇 编审 杨旭)
(新闻来源:秦州区融媒体中心 转载:马文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