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区融媒体中心5月6日讯(记者 高世飞)今年以来,秦州区华岐镇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布局“特色产业”促增收,开拓“农字招牌”致富路,持续推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助推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色。

立夏时节,走进位于华岐镇汪团村的秦州区梓华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温室大棚,放眼望去,一簇簇各色矮牵牛花构成了一片花海,合作社负责人王三拴正带着工人们忙着打理草花。
“我想在本地栽植些花,供应到本地。春季由于本地的气候原因,主要就是矮牵牛和孔雀草栽植到5月到6月就能上市,其它就是陆续上市,一直到10月就结束。”秦州区梓华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三拴说。

在秦州区梓华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9个花卉培育大棚内,现有矮牵牛、孔雀草、彩叶草、千日红、海棠等八个花卉品种。其中,矮牵牛从每年10月中旬育苗到现在这个季节开花,生长周期较长。
“刚开始就装土、栽花、锄草、一直就忙着没闲。也是我们的一点收入,一年要挣七八千元,很好。”华岐镇汪团村村民辛红梅说。
“预计一个棚一年大概出两次苗,这一个棚3万苗子,上市大概每苗1.7元,一个棚就是这么个产值。还要继续扩大,今年冬天准备再建一个温室大棚,开展春季育苗,包括菜苗和花苗。”秦州区梓华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三拴说。

同时,华岐镇积极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在木耳产业上下功夫,使木耳产业成为北杨村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把“金钥匙”。
“我在这儿装筐、摆菌棒、铺地膜、起垄,一年干活轻松,我们又干得挺好,钱也挣了。”华岐镇谢小村村民杨海菊说。
“从原来的小作坊一直到现在的工厂化,扩大了生产,产量也由原来的10万棒增加到现在的30多万到40万棒。目前的收益按产量达70万元到80万元。”天水市秦州区辰宇益翔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宗锋说。

天水市秦州区辰宇益翔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占地面积达2300平方米左右,是华岐镇目前最大的木耳生产基地,基地生产的干木耳市场批发价达每公斤75元。
“一个就是零售,一个就是批发。有时候有批发商来,汉中的也有,成都的也有,东北的人也就来了。不愁卖不出去,现在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没货。”天水市秦州区辰宇益翔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宗锋说。

近年来,华岐镇在已有成熟稳定的苹果产业的基础上,结合镇域实际,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花卉、木耳、花椒、中药材等特色产业。现建有连翘、柴胡、半夏、紫菀等中药材种植合作社5家,种植药材2000亩。花椒示范基地4个,生产加工车间2家。给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大的内生动力,帮助农民走上“短平快”增收致富之路。
“华岐镇立足镇域土地粮田面积大、气候适宜的镇情优势和便利的区位优势,多措并举,做好‘土地’文章,打响‘农’字招牌,坚持向土地要收益,逐步迈入现代特色种养殖产业之路。”华岐镇副镇长王锋说。(编辑 陈每阳)
(新闻来源:秦州区融媒体中心 转载:李俊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