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神谋发展 实干兴陇原——“三抓三促”行动进行时
汪川镇:特色产业成农业发展“引擎”

秦州区融媒体中心4月26日讯(记者 高世飞)今年以来,汪川镇立足区位优势,调整农业产业发展思路,强化创新引领,鼓励、支持和引导群众发展特色农业,实现农业产业提档升级,促进群众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强村富民之路。

大蒜全身都是“宝”,眼下正是春季蒜薹收获上市的季节。在汪川镇柏母村大蒜种植基地里,一根根蒜薹青翠欲滴,几十名工人正趁着晴好天气采摘、打捆,一派繁忙的景象。

“我们十几个人一天能抽1000多斤,一天能挣100多元,离得家近,也能补贴家用。”汪川镇咀头村村民汪小林说。
合作社种植基地负责人杨爱国告诉记者,他今年种植了102个大棚,其中包括蒜薹、西红柿、豆角、辣椒等蔬菜。最近的7至10天是蒜薹的收获期,收获的蒜薹主要销往本地和周边市区,每个大棚净利润能达到6000元到7000元,其他蔬菜也将陆续上市。

“我们每天抽蒜薹能达到2000斤以上,市场价钱每斤4元到4.5元之间,我也是第一次种,今年的效益各方面还挺满意。”森启佳果树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爱国说。
同样,在菊爱农场千亩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基地,农机的轰鸣声唤醒了撂荒沉睡的土地。多辆大型农业机械往返穿梭在田间地头进行作业。今春以来,菊爱农场抢抓有利时机,对1200亩土地进行了整理、整治,目前已完成铺膜600亩,剩余的600亩将在一个星期内完成。

“预产值玉米每亩在1100斤,大豆在160斤左右,玉米产值在110万斤,大豆产值在8万斤左右,按现在市场行情,我们的纯利润在160万元左右。”秦州区菊爱农场负责人杨文举说。
在秦州区青山滨海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一株株果树幼苗整齐排列、生长旺盛,焕发崭新活力。今年汪川镇着力破解品种老旧、果树老化、果农老龄等苹果产业发展“三老”瓶颈问题,在万庄村、汪川村、杏树村三村集中连片改造新建果园430亩,探索老果园改造新路子。

“以前是4×4栽的,摘也不方便,现在变成3×5的栽植,摘比较方便。如果果子好了以后,机械化程度比较高一些,原来的品种不好,现在品种是蓝乌,乌黑的一种苹果,虽然是花牛系列的,但是是非常先进的好的一个品种。”秦州区青山滨海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海斌说。
为持续激发农业特色产业活力,实现农业产业提档升级,汪川镇打出了“政策+资金+技术+帮扶”的“组合拳”,不断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植大户的发展动力,带领周边群众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形成农民得实惠、集体得效益、乡镇得发展的“三赢”格局,蹚出一条特色产业发展的新路子。

“目前正值农业生产的有利时机,我们从前期准备工作,到人员组织、力量配备,以及农业生产物资的储备、供应等方面,统筹协调,抓好各方面的工作。”汪川镇党委书记骆恒春说。
截至目前,汪川镇已经完成撂荒地整治1725亩,种植玉米1020亩、马铃薯465亩、蔬菜240亩。同时完成老旧果园改造提升430亩、苹果高接换优50亩。全镇农业合作社已达68家,第一季度新增合作社4家,家庭农场1家。

“目前,我们的农业产业发展、老旧果园改造以及粮食种植,各项工作都在有序推进。老旧果园改造工作目前已经接近尾声,农业产业我们在积极培育,在原有产业的基础上,我们在积极地探索,增加一些新业态、新产业。”汪川镇党委书记骆恒春说。(编辑 陈每阳)
(来源:秦州区融媒体中心 转载:陶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