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秦州区坚持文旅为民、文旅惠民、文旅富民,以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为目标,文化铸魂、文化赋能和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充分显现,为实现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围绕文化“热”起来、旅游“旺”起来、体育“强”起来、文物“活”起来、广电“联”起来的发展思路,推动“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如今,秦州已然成为天水旅游的一张新名片,成为当前天水市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成功创建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县区。面貌日新月异,文旅融合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在位于藉河风情线3号馆新建的秦州区博物馆,展出文物约1520余件,馆内陶器、青铜、玉器、瓷器、砖雕、拓片、字画等文物整齐陈列,不仅承载着秦州的发展历史,也展现了丰富多彩、灿烂多元的秦州文化。
“展得很全面,有瓷器、陶器、青铜器,还有清明古家具,还有书法字画,我也学到了很多知识,以后有小孩我要带过来看看。”市民李万红说。
“自开馆以来,能够充分发挥展览教育功能和文化阵地作用,累计接待团队120批次,参观人数近4.2万余人次,组织馆内活动及社教活动60余次,在秦州区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秦州区博物馆馆长李卉说。

依托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良好的生态优势,秦州区建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景区,像苏湾民俗村、李官湾乡村旅游度假村等,这些乡村旅游景区已成为市民打卡的热点之地,对促进乡村振兴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秦州区还积极完善城区景点设施,补齐短板,提高景区品质,形成全域融合、四季宜游的景区环境。
走进青鹃山休闲旅游度假区,满眼望去,都是葱郁怡人的“生态绿”,道路两旁,绿植繁盛,山间清风吹来,令人心旷神怡,仿佛一幅充满诗意的“山水画”。不少市民游客周末来到景区,领略乡村美景。
青鹃山休闲旅游度假区总经理宋彦锋告诉记者,他刚来这边时,这里还是一块水洼地,后来通过完善基础设施、美化亮化道路环境,栽植树木3万余株,并对整个园区进行水、电、燃气、暖等各方面的改造提升,形成了占地5000亩的景区规模。如今,打造成了具有旅游、体育、休闲农业、康养等多个业态的复合型乡村旅游度假区。
“自2014年,我们开始做第一个项目滑雪场以来,我们对整个项目做了个整体规划。项目总投资26亿元,现已完成投资16亿元,包括文化旅游、养老养生、宜居宜养、休闲农业、休闲体育五大板块,形成了春看百花、夏纳凉、秋季赏枫、冬滑雪的四季型旅游度假区。”青鹃山休闲旅游度假区总经理宋彦锋说。
据悉,青鹃山作为国家级4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年接待游客量在20万人次以上,年收益达到2500万元,青鹃山体育休闲旅游景区入选为“2022年中国旅游精品项目”。12月7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和第二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乡)名单,天水市秦州区平南镇孙集村获评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花舞南山文旅小镇项目作为2022年秦州区的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在用足用好南山片区山水林草及人文资源禀赋基础上,积极探索“康养度假、观光旅游、生态农业”等多业态融合、多元化发展的大众旅游新路子,按照规划的“一街(民俗小吃一条街)、三园(花卉观赏园、亲子体验园、儿童游乐园)、五区(房车露营区、帐篷烧烤区、拓展训练区、花海火锅区、茶树种植区)”格局推进建设,目前已开园营业。
“自开园营业以来,每天都有不少游客前来烧烤露营、打卡拍照。”花舞南山旅游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接下来,园区将推出“欢乐世界”板块,涵盖了彩虹滑道、水上乐园、滑雪场、越野赛车等游乐设施。
“实施这个项目,就是希望打通赏花、游乐、民宿、采摘等农旅融合路径,延伸吃、住、娱等乡村旅游产业链条,吸引游客观光旅游,带动农户就业增收。”玉泉镇副镇长张旭东对记者说。
据了解,李官湾村先后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森林乡村”“全国第二批乡村旅游重点村”,花舞南山项目的实施,让该区域内乡村旅游业态更加多元。
“就文化整体建设方面,我们秦州区在乡村旅游、全域旅游,包括文化建设中的‘四馆一中心’方面,目前走在了两区五县的前列。我们将会继续强规划,抓项目,扩投资,优服务,促消费,努力推动秦州文旅融合发展,特别是乡村旅游转型升级,打造更多文旅融合新业态新产品,扩大优质旅游供给,不断增强广大市民和游客在秦州旅游的获得感、幸福感。”秦州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马颖男说。(来源 区委宣传部)
(新闻来源:秦州区融媒体中心 转载:李俊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