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区融媒体中心4月9日讯(本台综合)今春以来,秦州多措并举加大撂荒地整治,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严守耕地红线,保障粮食安全,让撂荒地变成“金土地”,鼓起农民的“粮袋子”。

在牡丹镇红土坡村的撂荒地整治现场,记者看到,旋耕机正在荒田间来回穿梭,一片片撂荒地被大型机械翻耕、起垄,村民们对翻耕后的土地进行覆膜、施肥。

“旋耕完了以后,人工进行撒化肥,肥施完之后就进行机械覆膜,这样的话,一天能覆膜60亩到80亩左右,大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秦州区博浩致恒玉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鸣驩说。

为切实解决撂荒地问题,红土坡村党支部通过“支部引领+合作社+土地流转”的模式,将碎片化的撂荒地,通过土地流转,整合成集中连片的大块耕地,增加农民的收益。

“去年引进了博浩致恒合作社,现在整治我们村的撂荒地2000亩。我们村现在正在压地膜,地膜一天上的人数就是二三十人,除了务工费用,还有我们的土地流转费,就都给到农户的手里了。”牡丹镇红土坡村党支部书记杜建中说。

秦岭镇在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中,采取“一清二找三治四保”的措施,19个村的“两委”干部和驻村干部对全镇撂荒耕地进行地毯式排摸核查,分类施策,逐一提出复耕计划,有效地解决撂荒地复耕难题。

“采取一清底数,二找病结出路,三结合专业合作社整治、村办股份经济合作社试点整治、农户分散整治,四保责任落实、耕地红线、物资供应、后续管护的措施,全面盘活区域撂荒地共计2600余亩。”秦岭镇副镇长张继军说。

为了提高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参与撂荒耕地开发利用的积极性,秦州区采取多项激励措施,在资金补贴、农资供应、技术服务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打牢撂荒地复耕基础,真正让“沉睡的土地”活起来。
(来源:秦州区融媒体中心 转载:康翠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