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州区融媒体体中心4月1日讯(记者 樊雪琛)撂荒地整治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连日来,秦州区牡丹镇抢抓春耕春播黄金时期,大力开展耕地撂荒整治行动,盘活闲置土地资源,让昔日撂荒地变成“压仓田”。
在牡丹镇红土坡村的撂荒地整治现场,记者看到,旋耕机正在荒田间来回穿梭,荒草丛生的一片片撂荒地被大型机械翻耕、起垄,村民们对翻耕后的土地进行覆膜、施肥。

“旋耕完了以后,人工进行撒化肥,肥施完之后就进行机械覆膜,这样的话,一天能覆膜60亩到80亩左右,大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秦州区博浩致恒玉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鸣驩说。
为切实解决撂荒地问题,红土坡村党支部通过“支部引领+合作社代耕代种+土地流转”的模式,将碎片化的撂荒地整合成集中连片的大块耕地,村民通过土地流转,让“荒地”变“现钱”。

“去年引进了博浩致恒合作社,现在整治我们村的撂荒地2000亩。正在压地膜,一天有二三十人务工,除了务工费用,还有土地流转费,就都给到农户的手里了。”牡丹镇红土坡村党支部书记杜建中说。
撂荒地的复耕复产对劳动力需求较大,农忙时节,代耕代种的合作社会招收当地村民务工,解决了周边闲置的劳动力,让很多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

“我到这个合作社打工,一天还有七八十块钱,我的地就租给合作社,也能挣到钱。”牡丹镇红土坡村村民杜淑兰说。
“我们村的荒地全部开了,我们农民有了经济收入,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情。”牡丹镇红土坡村村民向启明说。
红土坡村撂荒地整治复耕,仅是牡丹镇撂荒地治理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自撂荒地整治行动开展以来,牡丹镇按照镇、村、组、户四级网络,通过“干部包抓”责任制,对撂荒地进行分片包段,扎实推进。截至目前,牡丹镇共排摸撂荒地7324.9亩,已完成整治1775亩。
“一是动员群众复耕复种一批;二是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动员农户将土地流转给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到因村制宜、因地施策。”牡丹镇副镇长王彦周说。

牡丹镇将持续加大撂荒地整治力度,通过奖补扶持与惠农政策,激发合作社与农户的种粮积极性,切实筑牢粮食安全“压舱石”。
“广泛宣传相关耕地保护的法律法规和强农惠农政策,切实提高整治撂荒地政策法律的知晓率,引导群众有序复耕复种,将方案再细化、力度再加大、措施再精准,奋力实现春耕春种‘开门红’。”牡丹镇副镇长王彦周说。(编辑 许雅欣)
(来源:秦州区融媒体中心 转载:陶静) |